[实用新型]打标机自动对焦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40550.6 | 申请日: | 2013-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7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2 |
发明(设计)人: | 陈燎原;李必刚;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瑞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2/435 | 分类号: | B41J2/435;G02B26/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黄冠华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打标机 自动 对焦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激光打标机,特别涉及一种打标机自动对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激光打标机对焦方法是,激光器产生激光后,激光穿过扩束透镜被扩束,射到可摆动的反射镜表面反射到场镜上,在打标工件上形成一个激光点,此时的红光是与激光是重合的状态,红光通过场镜垂直于工件表面,红光所在的位置便是打标所在位置,因为激光通过场镜聚焦后在打标工件上有一个距离,称为焦距。所以当前的这种模式打标机,只能定位不能定焦,目前调焦的方法是:先将一张固定的金属片放于打标工件表面,通过调动光基座升降来找焦点,标刻效果最好时,即为焦点,这种定焦方式不太方便,是现今打标领域存在的缺陷,一直未得到很好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打标机自动对焦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激光打标机定焦方式不便的问题,该对焦装置外形小巧,构造简单,对焦方便,使用灵活。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打标机自动对焦装置,包括光具座、振镜、场镜与红光对焦装置,所述场镜位于工件打标面的正上方,并连接在所述振镜的底部,所述振镜的侧部安装所述光具座,所述光具座与所述振镜之间设置所述红光对焦装置。
所述红光对焦装置呈倾斜放置,其朝向对上述工件打标面;所述红光对焦装置内设有红光发射器,能够发出红光。
所述振镜是一种专门为光学扫描应用而设计的高性能旋转电机,电机部分采用一种高精度的位置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对光束的快速精准定位。
所述红光对焦装置里面设置红光发射器,红光装置接通电源后,将装置系统位置调整到合理的位置,当主光路红光与之交叉时,交叉点即是焦点。
激光器产生的红光穿过光具座,经过所述振镜反射,反射的光线经过所述场镜垂直射出,与上述红光对焦装置斜射出的光线交叉会聚于一点,该交点地方即是打标焦距。打标时,只需将该交点对准打标工件面,调整好位置便可打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克服以前打标机反复调焦费时间及调焦不准确的问题,该对焦装置调焦方便,使用灵活,是调焦方法的一种创新模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振镜,2、场镜,3、光具座,4、自动对焦装置,5、工件打标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一种打标机自动对焦装置,包括振镜1、场镜2、光具座3与红光对焦装置4,通过设置红光对焦装置4发出红光与激光器产生的红光光线交叉定位。
振镜1是一种专门为光学扫描应用而设计的高性能旋转电机,电机部分采用一种高精度的位置传感器,主要应用于对光束的快速精准定位。
场镜2位于工件打标面5的正上方,并连接在所述振镜1的底部,所述振镜1的侧部安装光具座3,光具座3与振镜1之间设置所述红光对焦装置4。
红光对焦装置4呈倾斜放置,红光对焦装置4内设有红光发射器,能够发出红光,其朝向对着工件打标面5,其发出的光线与场镜2反射出的红光成一定角度交叉。
红光对焦装置4里面设置红光发射器,在接通电源后,将装置系统位置调整到合理的位置,当主光路红光与所述红光发射器发出的红光交叉时,交叉点即是焦点。
本实用新型克服了以前打标机定焦方式繁琐,调节装置定位不准确的缺陷,该自动对焦装置构造巧妙,调焦方便,使用灵活,在激光打标机调焦领域是一种创新的模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瑞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瑞丰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405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式塑钢窗用中间铰链
- 下一篇:一种隔热保温PC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