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侧压顶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7005.1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69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马宏伟;栾国红;李从卿;王怡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王春光 |
地址: | 10002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接设备,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较宽、超长又形面复杂的薄壁地板类零件空间狭小区域的搅拌摩擦焊接的侧压顶紧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搅拌摩擦焊技术是由一个搅拌头伸入零件的接缝处,通过焊头的高速旋转,使其与焊接零件材料摩擦,从而使连接部位的材料温度升高软化,同时对材料进行搅拌摩擦来完成焊接的。在焊接过程中,搅拌头在旋转的同时伸入零件的接缝中,旋转的搅拌头(主要是轴肩)与零件之间的摩擦热,使焊头前面的材料发生强烈塑性变形,然后随着搅拌头的移动,高度塑性变形的材料逐渐沉积在搅拌头的背后,从而形成搅拌摩擦焊焊缝。
搅拌摩擦焊在焊接加零件时,两个被焊接的零件在焊缝位置会产生使这两个零件分开的侧分力,这就需要焊接区域两侧的工装对被焊接的零件实施有效的侧紧,防止焊接过程中零件在焊缝处发生分开现象产生焊接缺陷。
当需要通过将零件焊接拼装而组成薄壁类组件时,这些被焊接的零件多为形状不规则的零件,特别是多组型面复杂、多开口槽、多立筋的零件,在使用现有的焊接夹具对这些零件实施侧紧时就会出现下列诸多技术缺陷:
首先,多组型面复杂、多开口槽、多立筋的零件在焊前沿航向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侧弯现象,其中,沿航向还会存在一定高度差的Z型截面连接缝,即焊缝在长度方向上不在同一平面上;同时,还会存在折线台阶焊缝,即在长度方向上焊缝为折线且不共面,分布于被焊接零件两端不同上、下面的位置,对于上述情况,焊接时需要针对不同的焊缝,对零件多次翻面,费时费力。
其次,由于零件存在侧弯问题,采用搅拌摩擦焊接可达性较差,因此焊接时,需要依次调整焊接夹具相关件的位置以适应焊接工作,焊接过程困难,费时费力。
再次,在焊接时,上述零件的侧边的空间一般都很狭小,占用空间小的焊接夹具又因难以施力,而不能对被焊接零件实施有效的侧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整体结构紧凑、小巧,占用空间小,充分利用被焊接零件长度方向的空间,同时又保证有效侧压顶紧力的侧压顶紧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侧压顶紧装置,设置于焊接垫板上,其中,所述侧压顶紧装置包括:驱动机构;长条形的侧顶块,至少具有两个平行的长条边;横顶楔块,至少具有垂直相交的底边和侧边,以及呈规定倾角的顶推斜边,所述驱动机构沿平行于所述长条边的方向顶抵于所述侧边上;纵顶楔块,至少具有垂直相交的长边和外侧边,以及呈相同规定倾角的导向斜边,所述导向斜边与所述顶推斜边相贴合,所述长边与所述长条边相顶抵;长条形的横置定位块和长条形的纵置定位块,分别固定于所述焊接垫板上,且所述横置定位块顶抵于所述横顶楔块的底边外侧,所述纵置定位块顶抵于所述纵顶楔块的外侧边的外侧。
如上所述的侧压顶紧装置,其中,所述横顶楔块的截面呈直角三角形,所述纵顶楔块的截面呈具有所述导向斜边的长方形。
如上所述的侧压顶紧装置,其中,所述顶推斜边与所述导向斜边的倾角均为30°~60°。
如上所述的侧压顶紧装置,其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和顶抵于所述横顶楔块的侧边上的气缸杆。
如上所述的侧压顶紧装置,其中,所述横置定位块和所述纵置定位块通过销钉固定于所述焊接垫板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侧压顶紧装置采用的楔块为省力结构,其整体结构紧凑、小巧,占用空间小,将沿零件长度方向的推力转化为垂直于焊缝方向的侧压顶紧力,充分利用了被焊接零件长度方向的空间,即保证了侧压顶紧力的有效传递,矫正了零件焊前存在的侧弯现象,又节省了空间。
2、本实用新型的侧压顶紧装置可根据零件侧弯的不同程度通过调整楔块角度大小,间接改变对零件所施加侧压顶紧力的大小,调整设置为相应的数值。
3、本实用新型的侧压顶紧装置可以沿被焊接零件的航向设置有多个,在焊接过程中不需要再将零件翻面或对工装重新进行调整,使得整个焊接过程便捷迅速,操作简便,省时省力。
附图说明
在此描述的附图仅用于解释目的,而不意图以任何方式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范围。另外,图中的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等仅为示意性的,用于帮助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并不是具体限定本实用新型各部件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教导下,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各种可能的形状和比例尺寸来实施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侧压顶紧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压顶紧装置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70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ED灯自动上灯装置
- 下一篇:车厢焊接用稳定型夹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