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密封转子铁芯扭斜槽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6470.3 | 申请日: | 2013-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73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宋红杰;毛君挺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鸿达电机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15/02 | 分类号: | H02K15/02;F16H57/04;F16H57/029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正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1 | 代理人: | 王兵;黄美娟 |
地址: | 315333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封 转子 铁芯扭 斜槽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全密封转子铁芯扭斜槽机构,应用于电机铁芯高速冲压精密级进模模具领域。
背景技术
电机铁芯高速冲领域中,越来越多的高速冲模具为了简化工序降低人力成本选择了自动叠铆及叠铆带扭斜槽的方案。大量的扭斜槽模具的实际应用也暴露出了蜗轮、蜗杆传动件的易磨损导致铁芯扭斜槽不直的问题,使蜗轮、蜗杆成为了耗材。
传统的铁芯扭斜槽机构,结构如图1a和1b所示,步进电机通过联轴器、轴带动蜗杆,蜗杆带动蜗轮、扭转套工作。其中,蜗轮蜗杆暴露于空气中,冲压时蜗轮、蜗杆无法保持住润滑油脂,并且润滑油脂在空气中容易氧化失效,导致蜗轮蜗杆在运转工作中摩擦系数增大。更主要的原因是由于蜗轮蜗杆暴露在冲压环境中,粉尘、冲压碎屑等杂质进入到蜗轮、蜗杆的工作齿面,形成不正常的磨损,因此更进一步加剧了蜗轮蜗杆的磨损失效。且因为转子出料槽的高度限制,无法在蜗轮、蜗杆下制作挡尘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扭斜槽机构和其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全密封、浸油润滑、减少、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磨损且能避免扭斜槽不直的问题的全密封转子铁芯扭斜槽机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全密封转子铁芯扭斜槽机构,包括凹模、下模座、扭转套以及蜗轮蜗杆机构,所述的凹模通过凹模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的下模座上方,所述的蜗轮蜗杆机构设置在所述的下模座内形成蜗杆型腔,所述的凹模的下端部套设有收紧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扭转套通过设置在下模座内的扭转套支撑板机构支撑在所述的下模座内,所述的蜗杆型腔的下模座上开设有加油孔;
所述的蜗轮蜗杆机构包括电机、主动轮、从动轮、蜗杆轴、蜗杆以及蜗轮,所述的蜗杆套设在所述的蜗杆轴上,所述的电机到所述的蜗杆轴之间设置有实现所述的电机到所述的蜗杆轴传动的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的电机通过电机固定座安装于所述的下模座内,所述的蜗杆轴通过蜗杆轴支架安装于电机固定座的同一侧,所述的蜗杆轴支架的安装孔内安装有组合轴承;所述的电机与所述的主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的主动轮与所述的从动轮相互啮合,所述的从动轮与所述的蜗杆轴传动连接,所述的蜗轮与所述的蜗杆啮合,所述的蜗轮通过卡簧设置在所述的扭转套内,防止蜗轮蜗杆轴向窜动;所述的蜗杆轴与所述的电机固定座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的电机通过主动轮、被动轮,传动于蜗杆轴,所述的蜗杆轴带动蜗轮从而带动整个扭转套在冲压完成的空隙内转动。
进一步,所述的蜗杆轴安装在蜗杆轴支架的通过推力球轴承和深沟球轴承保持所述的蜗杆轴的传动支撑的支撑臂上。
进一步,所述的蜗杆轴的一端安装有防止蜗杆轴轴向位移的蜗杆锁紧螺母;上下两端分别安装有起定位作用的蜗杆定位杆,所述的蜗杆定位杆的端部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盖,所述的密封盖内套设有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的扭转套支撑板机构与扭转套之间设置用于密封和承受转子落料冲压力的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的扭转套与所述的下模座之间设置有用于密封的密封圈。
进一步,所述的扭转套的两侧与所述的下模座之间以及所述的扭转套的两侧与所述的扭转套支撑板机构之间均设置有带外圈滚针轴承,所述的带外圈滚针轴承与所述的下模座间隙配合。
进一步,所述的电机上安装有电机套,所述的电机轴套上设置有电机轴套轴承。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系列的密封圈,使蜗轮、蜗杆形成密闭的空间,从加油孔中加入齿轮机油后能在下模座蜗杆型腔内积累一定量的润滑油液,起到持久的保护润滑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全密封、浸油润滑的特点,减少了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的磨损,避免扭斜槽不直的问题;
2、具有稳定可靠,使用寿命长,只需对其进行正常的保养就可使其在模具使用寿命内无需更换蜗轮蜗杆;
3、为生产单位提高了生产效率,体现经济价值。
附图说明
图1a是传统扭斜槽机构示意图A。
图1b是传统扭斜槽机构示意图B。
图2a是本实用新型扭斜槽机构示意图A。
图2b是本实用新型扭斜槽机构示意图B。
图2c是本实用新型扭斜槽机构示意图C。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鸿达电机模具有限公司,未经宁波鸿达电机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64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根据MBMS能力的小区选择
- 下一篇:根据上下文输入的方法及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