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康复牵引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6385.7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924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李青桦;韩兆启;王艳红;牟允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青桦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A61H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2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康复 牵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锻炼医疗床,尤其是一种设置有悬空托架的康复牵引床。
背景技术
人们在运动特别是剧烈运动之后,往往会感到疲劳,有时甚至会有轻度的肌肉损伤,严重者有骨关节扭伤及错位等现象发生。因此需要使用器械进行疲劳及人体功能恢复锻炼。目前,市场上的康复牵引床有的是电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市场上也有通过滑轨来进行拉长床体和人体,这样的结构,使用很麻烦,也不够精确,设备也容易磨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状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易磨损的康复牵引床。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包括床架,床架的床尾框上面设置脚部约束架;床架的床头框旁边设置床头辅助框;头部约束架焊接到内管连接杆上,内管连接杆两端与内管成直角相连,内管外面套着外管,外管固定在床头框和床头辅助框上,轴承的外圈固定在内管连接杆中间的通孔内,轴承的内圈固定螺杆前端,螺杆一头固定连接摇把,两个螺母分别固定在床头框和床头辅助框底面上,螺杆穿过两个螺母内圈与内管平行。
所述的床架上设置两根平行的悬空托架。
所述的两根悬空托架间距为70-130毫米。
本实用新型的康复牵引床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特点:本实用新型通过螺杆的旋进旋出带动牵引部件产生位移,可以使使用者身体做相应的运动,得到锻炼和医治;本实用新型设置的轴承可以使螺杆伸缩灵活并且能减少设备的磨损;悬空托架的设置对腰部椎体內突回位有非常大的康复作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附图1是一种康复牵引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一种康复牵引床的床头部位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床架,2、床尾框,3、脚部约束架,4、床头框,5、床头辅助框,6、头部约束架,7、内管连接杆,8、内管,9、外管,10、轴承,11、螺杆,12、螺母,13、摇把,14、悬空托架。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说明书附图对康复牵引床作以下详细地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康复牵引床,结构包括床架1,床架1的床尾框2上面设置脚部约束架3;床架1的床头框4旁边设置床头辅助框5,床头辅助框5距离床头框4的距离最佳为35厘米,床头辅助框5的两端连接床架1。头部约束架6焊接到内管连接杆7上,内管连接杆7两端与内管8成直角相连,内管8外面套着外管9,内管8可以在外管9内灵活伸缩。外管9固定在床头框4和床头辅助框5上,轴承10的外圈固定在内管连接杆7中间的通孔内,轴承10的内圈固定螺杆11前端。螺杆11一头固定连接摇把13,两个螺母12分别固定在床头框4和床头辅助框5底面上,螺杆11穿过两个螺母12内圈与内管7平行。
所述的床架1上设置两根平行的悬空托架14。
所述的两根悬空托架14间距为70-130毫米。
本实用新型可以选用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以在床架1以上放置与床架等大小的20mm厚的木质垫板和棕垫各一层,使用者躺在上面,用约束带把头和脚分别绑到头部约束架与脚部约束架上。摇动摇把13即可使螺杆11转动,螺杆11在螺母12内旋进或旋出,因而带动内管以及头部约束架可以往复移动。通过约束带牵引相应的部位进行康复理疗,以达到锻炼康复效果。
尤其是当人们因运动或其他原因致使身体的某一节或者几节脊椎体塌陷內突,可以让病人躺在本实用新型上面,悬空托架14正好可以托起內突部位,同时让病人腹腔吸满气,并且按压腹部相应穴位,多次实施后即可使椎体恢复原位。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有利于体能恢复及骨关节损伤恢复的效果很好的按摩及牵引康复设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青桦,未经李青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63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传感器的封装结构及方法
- 下一篇:杀菌组合物和杀菌洗涤剂组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