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透镜尾纤探测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6064.7 | 申请日: | 2013-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4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张才生;林承城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市贝莱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代理公司: | 福建炼海律师事务所 35215 | 代理人: | 许育辉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厦门市湖里***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镜 探测器 组件 | ||
1.一种无透镜尾纤探测器组件,包括光纤和光电探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探测器为无透镜光电TO-CAN;所述光纤耦合端包括插芯和固定插芯的钢针;所述光纤与无透镜光电TO-CAN耦合构成探测器组件,二者通过粘胶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无透镜尾纤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钢针包括一体成型的上下两空心圆柱,上圆柱的外径小于下圆柱的外径;所述无透镜光电TO-CAN包括底座、设于底座上的PD芯片和罩于底座上的无透镜管体;所述管体上端部设有钢针定位台阶,所述钢针的下圆柱容置于管体内、定位台阶之上;所述插芯由钢针底部延伸穿过定位台阶与PD芯片发光面相对;所述管体与钢针配合段的内径大于钢针下圆柱的外径,二者之间留有间隙,将插芯调整到最佳耦合位置后,在所述间隙内填满胶体将钢针与管体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透镜尾纤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与钢针配合的上端口设有内倒角。
4.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透镜尾纤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针下圆柱外径为2.5mm,所述管体与钢针配合段的内径为3mm。
5.如权利要求2所述无透镜尾纤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靠近上端口处设有环外周的凹槽。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无透镜尾纤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胶体包括预固定的UV胶和最终固定的353ND胶。
7.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无透镜尾纤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定位台阶的高度与所述插芯伸出钢针底面的长度相配合,使得插芯端面通光孔径处与PD芯片发光面的间距处于最佳耦合距离。
8.如权利要求7所示无透镜尾纤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最佳耦合距离为0.2mm。
9.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无透镜尾纤探测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插芯端面设为斜8°角的斜面,且将斜面末端的尖角削为一小平面,插芯的通光孔径处于斜面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市贝莱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市贝莱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606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