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儿车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3643.6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16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臧堃 | 申请(专利权)人: | 臧堃 |
主分类号: | B62B7/06 | 分类号: | B62B7/06;B62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双收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1 | 代理人: | 解政文 |
地址: | 10000北京市朝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用品,特别是涉及一种婴儿车。
背景技术
现有的折叠婴儿车,车体一般是杆状的,如专利201110438868,这种折叠的婴儿车,其婴儿车睡篮位置是固定的,而照顾婴儿的看护人员身高可能不一样,不能满足不同的看护人员,同时也不能满足同一看护人员坐卧时对婴儿的照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睡篮在不同高度停留的婴儿车。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包括睡篮,移动底盘,所述睡篮与所述移动底盘之间连接有折叠支撑装置,所述折叠支撑装置包括自锁装置、一个内臂、两个外臂,所述内臂包括内臂支杆、内臂前铰轮、内臂后铰轮、内臂连接绳、内臂后铰柱,所述两个内臂前铰轮铰接在所述内臂支杆前端两侧面,所述内臂后铰柱转动安装在所述内臂支杆后端,所述两个内臂后铰轮固定在所述内臂后铰柱左右两端,所述内臂连接绳共两条,一条套接并固定在所述内臂支杆左侧的所述内臂前铰轮和所述内臂后铰轮外圆周面上,另一条套接并固定在所述内臂支杆右侧的所述内臂前铰轮和所述内臂后铰轮外圆周面上,所述每个外臂包括外臂支杆、外臂前铰轮、外臂后铰轮、外臂连接绳,所述外臂前铰轮铰接在所述外臂支杆前侧端面,所述外臂后铰轮固定在所述内臂后铰柱上,所述外臂连接绳套接并固定在所述外臂前铰轮和所述外臂后铰轮外圆周面上,所述内臂前铰轮前端固定在所述睡篮下端面,所述两个外臂的外臂支杆后端转动安装在所述内臂的内臂后铰接柱两端,所述两个外臂前铰轮固定在所述移动底盘上,所述自锁装置用于控制所述内臂支杆与所述睡篮底面之间的夹角θ。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不同之处在于,代替了传统的杆状折叠车体,睡篮与移动底盘之间通过V型的折叠支撑装置连接,V型折叠机构在自锁装置的控制下能够使上端的睡篮在任意高度停留,方便看护人员照看婴儿。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其中所述自锁装置包括限位条、卡锁机构、拉绳,所述限位条为一弧形条,所述限位条外弧面上沿弧面设置一圈限位齿,每两个限位齿之间有一个限位槽,所述卡锁机构为一挂钩,所述卡锁机构上端设置卡锁固定柱,所述卡锁机构中部为弹性体,所述卡锁机构下端设置与限位槽匹配的限位钩,所述拉绳包括绳体和拉片,所述限位条固定在所述内臂支杆前端,所述卡锁固定柱铰接在所述睡篮下端面,所述限位钩咬合在所述限位槽中,所述绳体一端连接所述弹性体,另一端连接所述拉片,所述拉片活动设置在所述睡篮前端。上述自锁装置,通过拉片拉动卡锁机构,卡锁机构的弹性体发生形变,将限位钩拉出限位槽,限位条就可以自由转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能很好地实现自锁功能。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其中所述每条内臂连接绳都设置有内臂阻尼弹簧,所述内臂阻尼弹簧上端连接在内臂连接绳靠近所述内臂前铰轮上端部分,所述内臂阻尼弹簧下端连接在内臂连接绳靠近所述内臂后铰轮下端部分,所述内臂阻尼弹簧呈拉开状态,所述每条外臂连接绳都设置有外臂阻尼弹簧,所述外臂阻尼弹簧上端连接在外臂连接绳靠近所述外臂前铰轮上端部分,所述外臂阻尼弹簧下端连接在外臂连接绳靠近所述内臂后铰轮下端部分,所述内臂阻尼弹簧呈拉开状态,设置阻尼弹簧的目的是为了在折叠支撑装置打开时,阻尼弹簧收缩,促使连接绳运动,可以加速各铰接轮的转动,使折叠支撑装置快速打开。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其中所述睡篮下端面椭圆面,所述睡篮上端睡篮呈半椭圆体。睡篮采用上述结构是因为半椭圆体结构坚固、线条优美。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其中所述睡篮前端面设置拉手,所述拉手包括把手和拉杆,所述拉杆包括外套杆和内套杆,所述内套杆能在所述外套杆内滑动,所述拉杆下端铰接在所述睡篮前端面,所述拉杆上端连接把手,所述睡篮前端面设置拉手槽,所述拉手槽与所述拉手相匹配。拉杆设置外套杆和内套杆是为了在拉动本实用新型时拉杆有足够的长度,设置拉手槽是为了放置拉手方便,节约空间。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其中所述内臂前铰轮与所述外臂前铰轮的直径相等,所述内臂后铰轮与所述外臂后铰轮的直径相等,所述内臂前铰轮的直径是所述内臂后铰轮直径的两倍。采用上述结构是为了使内臂和外臂的夹角是外臂与移动底盘夹角的2倍,因为Φ=rw,当角速度w相同时,半径的倍数就是转动角度的倍数。
本实用新型婴儿车,其中所述移动底盘中间开有臂槽,所述臂槽能容纳折叠后的折叠支撑装置,所述两个外臂前铰轮的两个外端面分别固定在各自靠近的所述臂槽槽壁上。设置臂槽可以使折叠支撑装置折叠后进入到臂槽,使睡篮与移动底盘接触,减少本实用新型的占用空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臧堃,未经臧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36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