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快速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3026.6 | 申请日: | 2013-07-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817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3-12 |
发明(设计)人: | 胡艳英;黄大江;邵玉全;王珍涛;王杰;董占京;崔凤;郭丽东;李强;王瑞全;齐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钢集团巴润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5/18 | 分类号: | H02G15/18;H01R13/52;H01R13/627;H01R4/42 |
代理公司: | 包头市专利事务所 15101 | 代理人: | 庄英菊 |
地址: | 014080 内蒙古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快速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快速接头,尤其是能在作业场所较为复杂场地实现电缆短时间快速连接,属于工程输配电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电缆连接方式采用电缆本身的两段需要连接的接头相互搭接,用电缆钳子反复拧合压平后用电胶布螺旋前进缠绕,再用防水胶带螺旋缠绕包裹外层,在此过程中至少需要三人协同作业,对于包扎后的电缆在后期的电缆移动过程中极易受到现场各种环境因素影响,使刚刚包扎好的接头再一次拉开、刺穿,而水等现场作业环境因素容易对受损处产生影响,造成电缆漏电与联电,导致开关柜甚至移动变跳闸。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电缆在破损后由于包扎连接不精密极易受水、及现场作业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漏电和联电的问题,同时能够减少检修人员排处故障困扰,操作安全,工作效率高,降低生产成本的电缆快速接头。
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用新型包括:绝缘棒,绝缘棒两端分别内设相对称的电缆插接口,电缆插接口一端面与绝缘棒端面平齐,另一端通过连接电缆连接,电缆插接口为中空金属棒,电缆插接口上设有固定电缆的螺纹孔,绝缘棒侧壁上设有与螺纹孔相对应的螺栓穿入孔,螺栓穿入孔后方设有至少一道凹槽。
本实用新型在绝缘棒,及插入电缆插接口的电缆上设有橡胶保护套,橡胶保护套内表面一端设有与绝缘棒上至少一道凹槽相配合的密封胶凸起,橡胶保护套内表面另一端设有与电缆上相接触的密封胶凸起,橡胶保护套外表面设有与密封胶凸起起相配合的紧固卡具。
所述电缆的电缆芯上装有保护绝缘套。
所述螺栓穿入孔后方设有防水凹槽和防尘凹槽。
所述电缆插接口的管壁外表面上设有加强壁,螺纹孔设在加强壁上。
所述绝缘棒外表面上设有固定槽,螺栓穿入孔设在固定槽的槽体底部。
所述保护套在电缆与绝缘棒连接处保持圆滑过渡。
所述电缆插接口内腔壁上设置有花纹。
本实用新型优点
本实用新型由于电缆插接在电缆插接口,通过固定螺栓固定,防止接头在拖拽过程中拉开,电缆与和绝缘棒间设有橡胶保护套,防止接头在拖拽过程中刺穿,而电缆拉开和刺穿极易受水等现场作业环境因素的影响,造成电缆漏电和联电,导致开关柜及移动变跳闸,从而延长了开关柜及移动变得寿命,提高了设备作业时间。而且还能帮助作业人员在不带电区域作业和电缆的移动工作。同时还可解决设备及电缆在检修和故障排除时造成困难,造成重复劳动浪费人力与时间和耽误生产、增加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方便拆装、可适应各种作业环境的电缆快速接头,该接头造价低廉、实用范围广,主要应用在采矿工程输配电领域,在条件较为恶劣的环境中、在狭小的空间内的使用。在不同空间区域,一个人便可单独完成作业,只需按顺序把电缆放入电缆插接口中,利用杠杆原理将两条固定螺杆通过旋转方式增大挤压力,来完成电缆的安装,同时杠杆原理还可通过旋转对电缆进行加固,加强接头的拖拉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还运用固定槽与密封胶的密封、卡具的紧固,使电缆的安全性大大的提高,从而保证在各种需要支护条件下的作业、维修与保养的安全性,特别是对人身和设备均得到保护。
如果在包扎每台设备所带得电缆上充分缩短2小时左右,便可进一步提高作业效率。每天提高作业效率节约成本如:
推土机1500元/h×2 h﹦3000元
人员300元/人×2人=600元
电铲33156.4元/h×2h=66312﹒8元
运矿车15466元/h×2h×4台=123728元
通过以上的粗略计算可知利用该快速接头每次可以节约为193640﹒8元。
本实用新型注重实用,原理简洁易懂,操作方便,尤其是能够实现资源重复利用,在企业降本增效方面有显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 为本实用新型电缆插接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橡胶电缆保护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保护绝缘套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缆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 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完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钢集团巴润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包钢集团巴润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30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壳体及其制造冲压模具
- 下一篇:一种模拟音频信号自检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