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磨运输管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30141.8 | 申请日: | 2013-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34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曹振顺;唐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恒鑫特种钢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22 | 分类号: | F16L9/22;F16L23/18;F16L23/2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邦道律师事务所 11437 | 代理人: | 段君峰 |
地址: | 22580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耐磨 运输 管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运送物料用的运输管路,尤其涉及由若干耐磨管道连接而成的运输管路。
背景技术
由于耐磨管道是在金属外管的内壁上通过自蔓延燃烧工艺附着一层陶瓷耐磨层形成的,耐磨管道的端口圆度及端部端面的平整度均存在误差,导致利用这样的耐磨管道直接连接形成的运输管路的接口处易发生泄漏,尤其在运送具有腐蚀性或毒性的物料时,物料泄漏会污染环境,甚至发生重大安全事故。另外,在使用这样的耐磨管道组装成运输管路时,为提高该运输管路接口处的密封性,工作人员需反复对耐磨管道进行调整,劳动强度高且组装速度慢,组装成本高。由此可见,现有的耐磨运输管路易泄漏,且组装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耐磨运输管路易泄漏及组装困难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耐磨运输管路,包括耐磨管道、管道连接装置以及密封圈;所述耐磨管道包括陶瓷耐磨层和外管,所述陶瓷耐磨层附着在所述外管的内壁上;所述耐磨管道通过所述管道连接装置连接在一起;所述密封圈的轴向截面呈“凸”字型结构,该密封圈设置在相连的两段耐磨管道之间,且所述密封圈外壁上的环形凸起夹在该两段耐磨管道的端口之间,所述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耐磨管道的内壁紧密贴合。这样,在耐磨运输管路中相连的两段耐磨管道之间的接口处设置轴向截面为“凸”字型结构的密封圈,且该密封圈外壁上的环形凸起夹在该两段耐磨管道的端口之间,该密封圈的外壁与耐磨管道的内壁紧密贴合,可提高耐磨运输管路中的接口的密封效果,避免物料从接口处泄漏。另外,工作人员在将耐磨管道组装成耐磨运输管路时,不需对耐磨管道进行调整,劳动强度小,组装方便,效率高,成本低。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与所述耐磨管道相贴合的表面为粗糙面。这样,密封圈上与耐磨管道中表面粗糙的陶瓷耐磨层相贴合的表面均为粗糙面,可进一步提高耐磨运输管路中相连的两个耐磨管道之间的接口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的内壁在沿轴向方向的截面上呈弧形,且该密封圈中位于中间部位的内径最小。这样,可以减小物料对密封圈的磨损,延长了密封圈的使用寿命,进而延长了耐磨运输管路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密封圈为橡胶密封圈。这样的密封圈具有弹性,可进一步提高耐磨运输管路中相连的两个耐磨管道之间的接口的密封效果。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与所述陶瓷耐磨层的内壁相贴合的表面上设置有若干环形凹槽,且该环形凹槽与所述密封圈同轴。这样,密封圈上的环形凹槽可收集从耐磨管道中陶瓷耐磨层渗出的物料,进而可防止物料泄漏。
优选地,所述管道连接装置包括两个法兰盘和若干螺栓,且所述两个法兰盘通过螺栓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圈外壁上的环形凸起上设置有安装所述管道连接装置中的螺栓用的螺栓孔。这样,不仅便于工作人员将耐磨管道连接组装成耐磨运输管路,还可以对密封圈的位置进行固定,进而提高耐磨运输管路中的接口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耐磨运输管路由耐磨管道通过管道连接装置连接形成,且在相连的两段耐磨管道之间设置轴向截面为“凸”字型结构的密封圈,可提高该耐磨运输管路中的接口处的密封效果,避免物料泄漏,且组装方便,组装效率高,成本低。密封圈与耐磨管道相贴合的表面设置为粗糙面,采用橡胶密封圈,以及在密封圈与耐磨管道的内壁相贴合的表面上设置与密封圈同轴的环形凹槽,都可以进一步提高耐磨运输管路中的接口处的密封效果。采用由两个法兰盘和若干螺栓连接构成的管道连接装置连接相连的两段耐磨管道,并使管道连接装置中的螺栓穿过密封圈外壁上的环形凸起上的螺栓孔,即便于对耐磨运输管路进行拆装,方便维修,又可以对密封圈的位置进行固定,避免密封圈移动或脱落,进而提高耐磨运输管路中的接口处的密封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耐磨运输管路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耐磨运输管路中的相连两段耐磨管道沿轴线剖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恒鑫特种钢管有限公司,未经扬州恒鑫特种钢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301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