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器端子内置安全升缩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8552.5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5688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詹银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台和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1R13/2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新华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203 | 代理人: | 廖吉保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器 端子 内置 安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伸缩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充电器端子内置安全升缩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急速座式充电器一般包括壳体、插头、电路板及充电端子,其中,电路板设置在壳体中,用于电压转换及稳流输出;插头一端与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与市电连接;充电端子一端与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伸出壳体,对待充手机进行充电。
然而,由于充电端子伸出壳体之外,在非充电状态下,充电端子容易被碰撞变形,使得充电端子与电路板接触不良。更有甚者,充电端子伸出于壳体之外,容易伤到手。
鉴于现有技术急速座式充电器所述缺陷,本发明人深入研究,研发出一种克服所述缺陷的充电器端子内置安全升缩结构,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且使用安全的充电器端子内置安全升缩结构。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为:
一种充电器端子内置安全升缩结构,包括按压件、扭簧、转动臂及端子座组件;转动臂枢接在壳体中,并在枢轴上设置使转动臂复位的扭簧;转动臂一端与按压件联动,按压件伸出壳体,另一端与端子座组件联动;充电端子设置在端子座组件上,与设置在壳体上的伸缩孔相对。
进一步,端子座组件上还设置有接线端子,而壳体中设置电路板;接线端子一端与电路板连接,另一端与充电端子连接。
进一步,转动臂分别设置“U”型槽,对应地,按压件及端子座组件上分别设置插杆,插杆插入“U”型槽使转动臂分别与按压件及端子座组件联动。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座式充电器工作时,待充电手机压迫按压件使其运动,进而按压件带动转动臂摆动,转动臂将设置在端子座组件上的充电端子伸出于壳体的伸缩孔外,与待充电手机接触充电;充电完成后,取出充电手机时,转动臂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充电端子隐藏于壳体中。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避免充电端子受到外力碰撞而损坏,同时也不会伤到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座式充电器局部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座式充电器外观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充电状态下示意图。
标号说明
转动臂1 枢轴11
“U”型槽12 扭簧2
按压件3 端子座组件4
插杆(31、41) 壳体5
上壳51 下壳52
伸缩孔53 电路板6
充电端子7 接线端子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的一种充电器端子内置安全升缩结构,包括转动臂1、扭簧2、按压件3及端子座组件4。
转动臂1枢接在壳体5中,并在枢轴11上设置使转动臂1复位的扭簧2。转动臂1一端与按压件3联动,按压件3伸出壳体5,另一端与端子座组件4联动。壳体5由上壳51及下壳52组成,插头(图中未示出)安装在下壳52上,其一端与电路板6连接,另一端与市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转动臂1两端部分别设置“U”型槽12,对应地,按压件3及端子座组件4上分别设置插杆(31、41),插杆(31、41)插入“U”型槽12使转动臂1分别与按压件3及端子座组件4联动。所述联动方式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当然也通过其它方式使转动臂1分别与按压件3及端子座组件4联动。
充电端子7设置在端子座组件4上,与设置在壳体5上的伸缩孔53相对,在压迫按压件3的状态下,充电端子7可伸出于所述伸缩孔53。
端子座组件4上还设置有接线端子8,接线端子8一端与电路板6连接,另一端与充电端子7连接。
本实用新型充电工作时,如图4所示,待充电手机压迫按压件3,按压件3带动转动臂1摆动,转动臂1将设置在端子座组件4上的充电端子7伸出于壳体5的伸缩孔53外,进行充电;充电完成后,取出充电手机时,转动臂1在复位弹簧2的作用下复位,从而使充电端子7隐藏于壳体中,避免充电端子7受到外力碰撞而损坏,同时也不会伤到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并非对本案设计的限制,凡依本案的设计关键所做的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台和电子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台和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855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