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煞车碟盘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8129.5 | 申请日: | 2013-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02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2 |
发明(设计)人: | 温芫鋐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芫鋐 |
主分类号: | B62L1/00 | 分类号: | B62L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煞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自行车用的煞车碟盘。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自行车的煞车包含有许多方式,其中碟式煞车结构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煞车结构,而碟式煞车结构其利用煞车垫对煞车碟盘进行摩擦进而使自行车的轮圈停止转动达到煞车的效果,如此将产生无法避免的高温,而过高的温度容易使煞车碟盘与煞车垫之间的摩擦力降低,致使煞车使用效果下降,而有发生煞车失灵的危险,可知碟式煞车中的散热效果实为至关重要。
已知的煞车碟盘,参见中国台湾专利M375003号创作,其是于一自行车碟剎片穿设有复数个散热孔、通风孔以及辅助散热孔使该自行车碟剎片能具有散热的功效。
但是,此种结构的散热方式虽可增加透风而达到散热的效果,但该自行车碟剎片穿设有孔洞亦会使该自行车碟剎片的结构强度较为薄弱,而若当煞车块夹持该自行车碟剎片时可能因摩擦而产生高温,致使该自行车碟剎片变形甚至断裂等不可回复的问题产生,导致煞车失灵更严重甚至使骑乘者发生意外事故的安全问题,故,已知煞车碟盘的结构仍未臻理想,仍有待本业界人士探讨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煞车碟盘,能提供较佳的散热效果且可使煞车碟盘的结构强度较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煞车碟盘,它包含:
一本体,具有一环状部分,该本体以该环状部分定义一中轴,该环状部分较远离该中轴处具有一煞车部供一自行车的煞车装置夹持,该本体朝该中轴延伸有至少一结合部供与该自行车的花毂结合,其中该结合部与该煞车部之间具有至少一连结部,该连结部设有至少一第一固定部;及
至少二散热件,分别设于该本体于该中轴上的相对二侧的连结部,各该散热件设有至少一第二固定部供与该连结部的第一固定部相互结合固定。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各所述散热件呈环状且与所述本体同轴设置,各该散热件为铝合金,且于其中央具有一圆孔,各该散热件绕所述中轴设有复数个长孔,各该长孔并与该圆孔相连通。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环状部分较靠近所述中轴处径向地朝该中轴径向凸伸有复数个散热部,该复数个散热部是绕该中轴设置且该复数个散热部是呈间隔排列,各所述散热件与该散热部连结且各该散热件的面积与该散热部的面积部分重迭。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于任二相邻的散热部之间朝所述中轴径向地延伸形成至少一凸部以增加该本体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的煞车部以一平行于所述中轴的方向穿设有复数个散热孔,该复数个散热孔是绕该中轴排列。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本体具有复数个结合部,各该结合部呈V形或Y形且具有二支臂,该二支臂的连接处是与该连结部相结合,各该支臂与相邻的结合部中较邻近的一支臂相连接而使该复数个结合部呈放射状的结构,其中任二相邻结合部中,来自相异结合部且彼此连结的二支臂的连接处设有一结合孔。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各所述散热件呈环状且与该本体同轴设置,各该散热件背向该本体的一面凸设有复数个凸肋以增加该散热件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该复数个凸肋是绕该中轴排列设置,且各该凸肋凸伸的延伸方向是与该中轴相互平行。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各所述散热件是包含有复数个散热块,该复数个散热块是绕所述中轴依序设于所述本体,各该散热块设有至少一该第二固定部,各该散热块以其第二固定部与该本体的连结部的第一固定部相互结合,使各该散热件与该本体相互锁固。
于一较佳实施例中,各所述散热块背向所述本体的一面凸设有复数个凸肋以增加该散热件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且各该凸肋凸伸的延伸方向是与该中轴相互平行。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煞车碟盘,借由该二散热件可将该本体因煞车而产生的热传导至该复数个散热件而达到较佳的散热效果,借由该复数个凸肋能增加该散热件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使散热效率进一步地提升,此外,该二散热件是分别设于该本体的相对二侧亦可使该本体结构强度较佳,避免该本体因摩擦产生高温进而导致变形或断裂等问题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
图3A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芫鋐,未经温芫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81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升降脚手架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钢结构组合墙面板及其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