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平衡性安全婴幼儿游泳圈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13311.1 | 申请日: | 2013-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06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29 |
发明(设计)人: | 包艳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包艳芬 |
主分类号: | B63C9/15 | 分类号: | B63C9/15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衡 安全 婴幼儿 游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游泳圈,特别涉及一种高平衡性安全婴幼儿游泳圈。
背景技术
现有商用婴儿游泳圈,主要都是腋下圈的形式,浮力均匀的分布在圈体上,宝宝静止不动时候,泳圈重心和宝宝身体的重心重合,游泳圈比较平衡和稳定,由于宝宝自身不能控制平衡,动作较大时重心发生改变,易引起前仰后翻或侧翻。为了加大游泳圈的平衡性,很多游泳圈做的比较宽厚,这样导致手臂接触水面距离变长,手臂很难接触水面,不方便划水和嬉水。目前市面上没有一款既安全又方便划水的婴幼儿辅助游泳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满足婴儿以正确的泳姿前行时两臂方便划水,又不影响宝宝前后左右乱动时泳圈的平衡性,且能够真正安全辅助游泳的高平衡性安全婴幼儿游泳圈。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高平衡性安全婴幼儿游泳圈,包括圈体,所述圈体内设有上气囊与下气囊,圈体的前端部位设有凹陷部分,圈体的两侧均设有侧面凹陷部分。
进一步地,所述圈体的外形呈凸凹形状。
进一步地,所述下气囊布置在上气囊的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下气囊比上气囊宽厚。
进一步地,所述前部、中部以及后部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侧面凹陷部分布置在上部与中部的连接位置。
本实用新型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由于所述圈体内设有上气囊与下气囊,圈体的前端部位设有凹陷部分,圈体的两侧均设有侧面凹陷部分,所以前部凹陷部分可以使儿童视野开阔,易掰开,侧面凹陷部分方便手臂接触水面,让手臂接触水面距离变短,便于宝宝划水。由于所述圈体的外形呈凸凹形状,所以外圈气囊前后较大,浮力好。由于所述下气囊布置在上气囊的下方,所述下气囊比上气囊宽厚,泳圈后端比前端宽大,所以使游泳圈重心偏移,儿童游泳时候不易后仰翻圈。由于所述侧面凹陷部分布置在上部与中部的连接位置,所以侧面凹陷部分的前移,有效规避了因为凹陷的存在引起的左右浮力不足,进而导致婴儿左右侧翻的问题,并在一定意义上起到矫正泳姿的作用;靠前位置设计的侧面凹陷部分刚好在婴儿腋下位置,方便划水动作,同时在穿戴过程中,便于掰开尾部受力由凹陷处承担,提高泳圈的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平衡性安全婴幼儿游泳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平衡性安全婴幼儿游泳圈的浮力部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和实施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与图2所示,一种高平衡性安全婴幼儿游泳圈,包括圈体,所述圈体内设有上气囊3与下气囊4,圈体的前端部位设有凹陷部分1,前部凹陷部分1可以使儿童视野开阔,圈体的两侧均设有侧面凹陷部分2,侧面凹陷部分2方便手臂接触水面,让手臂接触水面距离变短,便于宝宝划水,同时该凹陷使泳圈易掰开穿戴,所述圈体的外形呈凸凹形状,外圈气囊前后较大,下气囊4布置在上气囊3的下方,所述圈体由上部5、中部6以及下部7依次连接组成,前部5、中部6以及后部7为一体结构,侧面凹陷部分2布置在前部5与中部6的连接位置,侧面凹陷部分2的前移,有效规避了因为凹陷的存在引起的左右浮力不足,进而导致婴儿左右侧翻的问题,并在一定意义上起到矫正泳姿的作用;靠前位置设计的侧面凹陷部分2刚好在婴儿腋下位置,方便划水动作,同时在穿戴过程中,便于掰开尾部受力由凹陷处承担,提高泳圈的寿命,下气囊4比上气囊3宽厚,后部气囊7比前部气囊5宽大,使游泳圈重心偏移,儿童游泳时候不易后仰翻圈。
本实用新型高平衡性安全婴幼儿游泳圈,具有加强气囊后部浮力,减少婴儿后仰翻圈,更加平衡、安全等优点;在婴儿整个身体平浮水面以游泳姿势划行时,靠前位置设计的两侧面凹陷部分2刚好在婴儿腋下位置,方便划水动作。同时两侧凹陷的前移,也有效规避了因为凹陷的存在引起的左右浮力不足,进而导致婴儿左右侧翻。解决了既满足婴儿以正确的泳姿前行时两臂方便划水,又不影响泳圈左右浮力平衡的矛盾,并在一定意义上起到矫正泳姿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包艳芬,未经包艳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1331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