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桅伸缩式电动升降吊装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8429.5 | 申请日: | 2013-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27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国;孟晓东;祁天东;谢国林;李会祥;李英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3/04 | 分类号: | B66D3/04;H02B3/00 |
代理公司: | 吉林长春新纪元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2100 | 代理人: | 王薇 |
地址: | 13002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伸缩 电动 升降 吊装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单桅伸缩式电动升降吊装工具,属于一种研制变电检修辅助工具。
背景技术
榆树市农电有限公司送变电工区主要担负着榆树地区17条66kV输电线路及26座66kV变电站的运行维护及检修等主要工作。近年来随着农网改造的深入开展,变电大修技改等工作任务,也随之增加。以往我们在更换设备时主要依靠“吊车”和“抱杆”进行设备吊装,而使用这两种工具存在以下问题:
㈠采用吊车起吊费用高,并且存在安全风险。
第一我们没有吊车,所以首先要产生雇吊车费用,其次是因为设备场地小,吊车进入作业地点受到限制,往往都是在拆除部分围墙后,吊车方能进入作业地点,这样无形中又增加了一笔围墙拆除和修复的费用。
第二使用吊车作业存一定的安全风险,其主要原因是,外雇吊车司机对电力行业安全作业了解掌握不多,加上我们在指挥手语上又不够专业,一但双方在勾通、协调上出现差错,就会造成严重后果。
㈡采用“抱杆”起吊效率低,并且存在安全隐患。
第一用“抱杆”起吊主要依靠人力,吊物越重,用人数量就越多,在狭小的作业环境中,人多不但不利于监护,而且还会因协调、配合不好而影响工作效率;
第二“抱杆”多为木质材料,其性能不稳定,易腐蚀,机械强度又不够,容易折断,这样在起吊重物时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基于上述原因,我们需要一种能够替代吊车和“抱杆”的专用吊装工具。
特别是在2012年年初,公司给我们变电检修班下达了变电技改工作任务,要求在“秋检”中改造青山、秀水、保林等变电站一部分电气设备,并且要求尽一切可能缩短作业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单桅伸缩式电动升降吊装工具,其能规避作业风险、杜绝安全隐患,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不受区域环境限制,能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施工费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单桅伸缩式电动升降吊装工具,由可旋转底盘、固定支杆、手动升降摇把、可升降支杆、顶部滑轮机构、吊装绳索、起吊机构组成,其特征在于:可旋转底盘顶端与固定支杆固定连接,可升降支杆位于固定支杆内腔,手动升降摇把位于固定支杆偏下位置,可升降支杆通过与手动升降摇把内部齿轮配合活动连接,可升降支杆顶端固定连接有顶部滑轮机构;起吊机构由下吊钩安装板、滑轮、滑轮轴、吊钩固定片组成,两片下吊钩安装板之间有两个滑轮,两个滑轮同轴通过滑轮轴与两片下吊装安装板的上端轴连接,下吊装安装板下端固定连接有吊钩固定片,顶部滑轮机构上的顶部滑轮通过吊装绳索与起吊机构上的滑轮链接。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其能规避作业风险、杜绝安全隐患,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简单,不受区域环境限制,能解放人力,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施工费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起吊机构局部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2所示,单桅伸缩式电动升降吊装工具,由可旋转底盘1、固定支杆2、手动升降摇把3、可升降支杆4、顶部滑轮机构5、吊装绳索6、起吊机构7组成,其特征在于:可旋转底盘1顶端与固定支杆2固定连接,可升降支杆4位于固定支杆2内腔,手动升降摇把3位于固定支杆2偏下位置,可升降支杆4通过与手动升降摇把3内部齿轮配合活动连接,可升降支杆4顶端固定连接有顶部滑轮机构5;起吊机构7由下吊钩安装板7-1、滑轮7-2、滑轮轴7-3、吊钩固定片7-4组成,两片下吊钩安装板7-1之间有两个滑轮7-2,两个滑轮7-2同轴通过滑轮轴7-3与两片下吊装安装板7-1的上端轴连接,下吊装安装板7-1下端固定连接有吊钩固定片7-4,顶部滑轮机构5上的顶部滑轮通过吊装绳索6与起吊机构7上的滑轮7-2链接。
在设备吊装试验和装、卸车使用中, 通过手动摇动手动升降摇把3可使可升降支杆4上升下降,从而调整单桅伸缩式电动升降吊装工具,的高度,可旋转底盘1在使用时可旋转调整吊装方向,整体占地面积小,仅1平方米区域即可使用,起吊匀速(升降速度为0.1m/S)、实现了稳定性和安全性的目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未经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长春供电公司;国家电网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842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