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并联结构的齿轮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8352.1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1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谭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4C11/00 | 分类号: | F04C11/00;F04C2/18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100 | 代理人: | 许英伟 |
地址: | 528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并联 结构 齿轮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齿轮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并联结构的齿轮泵。
背景技术
普通齿轮泵大多数是两个相同齿轮组成的单齿轮泵,少数多齿轮泵也只是单齿轮泵的简单扩大。齿轮泵的排量主要取决于齿轮模数大小,大致与模数的平方成正比。齿轮泵的另一特征是流量具有脉动性,流量的脉动量大小也是大致与齿轮模数的平方成正比,排量的增加的同时,脉动量也相应地增加,脉动周期对应主动轮转过一个齿的时间;在液压系统中,泵的流量脉动进一步引起压力脉动,这影响到齿轮泵使用寿命,因此克服齿轮泵脉动量与排量同步增大的缺点是非常有必要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保持流量不变的前提下,脉动量明显减小的双并联结构的齿轮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双并联结构的齿轮泵,包括驱动电机和设置在壳体内的齿轮副,所述壳体内设置有吸油腔和排油腔,所述齿轮副为并联设置的两组齿轮副,两组齿轮副间设置有一分隔面板,使两组齿轮副在壳体内形成两个子齿轮泵,两个子齿轮泵的主动齿轮错开半个齿安装。
进一步地,为了简化结构,方便安装,所述两个子齿轮泵的主动齿轮通过键固定在第一主轴上,两个主动齿轮轮毂上的键槽设置的位置错开半个齿对应的角度,第一主轴由驱动电机驱动,其两个从动齿轮浮动安装在第二主轴上。
进一步地,为了更好地控制排量,所述两个子齿轮泵的吸油腔相连通,两个子齿轮泵的排油腔相连通,所述吸油腔上设置有进油孔,排油腔上设置有出油孔。
进一步地,为了排量更均匀,所述两组齿轮副的四个齿轮为模数相同和齿数相同的齿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将两组齿轮副分隔成两个子齿轮泵,通过两个子齿轮泵的主动轮错位安装,使两个子齿轮泵的出口流量的脉动错峰半个周期,并流后的总排量只有微量减小,但脉动量就明显减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示意图。
图中:1-壳体,2-分隔面板,3-第一组子齿轮泵,31-第一主动齿轮,32-第一从动齿轮,4-第二组子齿轮泵,41-第二主动齿轮,42-第二从动齿轮,5-第一主轴,6-第二主轴,7-吸油腔,8-排油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并联结构的齿轮泵,包括驱动电机(图中未标示)、并联设置在壳体1上的两组齿轮副,两组齿轮副中间设置有分隔面板2,将两组齿轮副分隔成第一组子齿轮泵3和第二组子齿轮泵4,所述第一组子齿轮泵3包括第一主动齿轮31和第一从动齿轮32;第二组子齿轮泵4包括第二主动齿轮41和第二从动齿轮42。
所述第一组子齿轮泵3的主动齿轮31和第二子齿轮泵4的主动齿轮41通过键固定在第一主轴5上,第一主动齿轮31和第二主动齿轮41的轮毂上的键槽错过半个齿对应的角度,安装时,第一主动齿轮31与第二主动齿轮41错开半个齿位固定,第一组子齿轮泵3的从动齿轮32和第二组子齿轮泵4的从动齿轮42浮动安装在第二主轴6上,壳体1内左右两侧各设置有吸油腔7和排油腔8,两组子齿轮副将吸油腔7和排油腔8分隔开,第一组子齿轮泵3和第二组子齿轮泵4的吸油腔相连通,第一组子齿轮泵3和第二组子齿轮泵4的排油腔相连通;所述吸油腔7上设置有进油孔,排油腔8上设置有出油孔。
所述第一主动齿轮31、第一从动齿轮32、第二主动齿轮41和第二从动齿轮42为模数相同、齿数相同的齿轮。
使用时,两组并联设置的齿轮副错开半个齿安装,使得两个子齿轮泵的输出量脉动恰好错峰,其输出量相互补偿,减少了出油孔的流量脉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简便,流量稳定。
本实施例所述双并联结构的齿轮泵的其它结构参见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故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未经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83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磁内耗型车用风机
- 下一篇:切割环和混凝土泵送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