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人车分行互通立交桥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5942.9 | 申请日: | 2013-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67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乔双礼;乔炳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乔炳章 |
主分类号: | E01C1/04 | 分类号: | E01C1/04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聂孟民 |
地址: | 45005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分行 互通 立交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特别是一种人车分行互通立交桥。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和城市车辆的急剧增加,交通堵塞已成为城市管理上的难题,为了缓解城市交通拥堵现象,在城市的主要交通十字路口建立交桥已是普遍的现象,但目前由于桥梁结构上存在的问题,难免仍有平面交叉通行的问题,在平面交叉的路口仍会造成交通堵塞,因此如何解决城市交通堵塞一直是人们所关心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人车分行互通立交桥,可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有底层、上层和斜面层,底层与上层构成立交十字结构,底层南北向依次排列有南北向人行慢车右通道、南北向右直通道、南北向左直通道和南北向人行慢车左通道,底层东西向中间有经斜面层与上层连通构成的东西双向直通道,东西双向直通道东面有东外斜面,东外斜面两边有与底层相连通的东快车右转道,东外斜面上边有东快车左转道,东西双向直通道西面有西外斜面,西外斜面有与底层相通的西快车右转道,东外斜面与斜面层交接处的下面有东人行慢车直通道,西外斜面与斜面层交接处的下面有西人行慢车直通道,靠上层与两边的斜面层交接处在斜面层的下面有对称的斜面支撑桥墩,西人行慢车直通道、东人行慢车直通道所在处的斜面层下面有人行通道支撑桥墩,西外斜面外端两边下面有西支撑桥墩,东外斜面外端两边下面有东支撑桥墩,上层两边分别有人行慢车直通道。
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独特,东、西、南、北形成互不平面相交的快车直通道、人行慢车直通道,构成人、车分离互通立交结构,有效缓解和避免人、车平面相交构成的拥堵,为城镇交通畅通作出积极贡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由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底层、上层和斜面层,底层2与上层1构成立交十字结构,底层2南北向依次排列有南北向人行慢车右通道7、南北向右直通道6、南北向左直通道5和南北向人行慢车左通道4,底层东西向中间有经斜面层1a与上层1连通构成的东西双向直通道10、11,东西双向直通道东面有东外斜面8b,东外斜面8b两边有与底层相连通的东快车右转道20b,东外斜面8b上边有东快车左转道,东西双向直通道西面有西外斜面8a,西外斜面8a有与底层相通的西快车右转道20a,东外斜面8b与斜面层1a交接处的下面有东人行慢车直通道3,西外斜面8a与斜面层1a交接处的下面有西人行慢车直通道9,靠上层与两边的斜面层交接处在斜面层的下面有对称的斜面支撑桥墩15a、15b,西人行慢车直通道9、东人行慢车直通道3所在处的斜面层下面有人行通道支撑桥墩19a、19b,西外斜面外端两边下面有西支撑桥墩16a,东外斜面外端两边下面有东支撑桥墩16b,上层两边分别有人行慢车直通道21。
为了保证使用效果和使用方便,所述的南北向右直通道6、南北向左直通道5之间有南北隔离标志18,东西双向直通道10、11之间有东西隔离标志17;所述的西人行慢车直通道9、东人行慢车直通道3两端均有连通的人行慢车右弯道12、人行慢车左弯道13;所述的西外斜面8a、东外斜面8b两边分别有隔离孔22、23、24,隔离孔下面有底层与东外斜面8b、西外斜面8a上快车左拐道连通的快车通道,隔离孔23、24之间有与快车左转道连通的快车通道14。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底层的南北向右直通道、南北向左直通道供快速车辆南、北向直接通行,上层的东西双向直通道供快速车辆东、西向直接通行,当车辆需要拐弯时,分别经过相应的拐弯通道绕行至所需前进方向的车道上,路面行人可分别经人行通道通行,当人通行时,为防止绕大圈、多走路,可直接将人行通道设为双向通道,完全避免了平面交通所引起的人、车拥堵,大大减缓了交通拥堵现象,而且不存在人、车平面交叉通行,有效防止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本实用新型是城市交通桥梁建设上的创新,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乔炳章,未经乔炳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594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及其控制装置
- 下一篇:内外腔混合非线性频率变换紫外激光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