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罐式集装箱有效
申请号: | 201320402672.6 | 申请日: | 2013-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89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洪玉;王红霞;陈普;尚成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7C13/08 | 分类号: | F17C13/08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众志华清知识产权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3 | 代理人: | 王苑祥 |
地址: | 051430 ***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集装箱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装箱的结构设计,尤其是一种用于充装液化天然气(LNG)的罐式集装箱,可用于水路和公路运输,特别适用于铁路运输的液化天然气罐式集装箱。
背景技术
近几年,LNG罐式集装箱发展很快,使用罐箱运输LNG可实现水路、公路和铁路联运。传统的LNG罐箱框架结构一般自重较大,影响运输效率。
参见图1a和b,传统罐式集装箱的结构包括罐体4、分别设置于该罐体4两端的端框、连接在两个端框之间的上侧梁3和底侧梁1、以及设置在罐体4下部并与两个端框连接的两个通长V型支座2,在V型支座2与角件5之间还设有底拉梁6,该结构采用了通长的侧梁和通长的V型支座,重量较重。图2a和b在传统罐式集装箱的基础上去掉了上侧梁3和底侧梁1,罐体4下部设置两个通长的V型支座2与两个端框连接、且罐体4的两端还设有裙座7与所述端框固定连接。虽然图2的结构比图1有所改进,但是框架重量还是比较重。
对于装运LNG等低温介质的罐式集装箱,特别是铁路运输的集装箱,如采用上述传统结构,由于其结构限制,在满足强度的基础上,无法达到减轻自重,提高运输效率的目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重较轻、且铁路运输框架强度能够满足冲击试验要求的罐式集装箱,其将罐体看作刚性支撑梁、作为整体框架的一部分,对通长的V型支座进行改进,仅保留罐体两端的小部分V型支座作为荷载传递区,在不降低整体框架强度的同时实现了集装箱的减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罐式集装箱,其结构中包括罐体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罐体两端的端框,所述罐体与端框之间借助裙座连接,在罐体底部两端分别对称设有一对一端与罐体连接、另一端与端框连接的V型支座,借助裙座和V型支座、所述罐体与端框形成整体结构。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罐体看作刚性支撑梁,作为整体框架的一部分,将传统的通长的V型支座的中间部分去掉,仅保留两端小部分V型支座与端框连接,作为荷载传递区,从而减轻了罐式集装箱的重量,提高了运输效率;另一方面将连接在两端框之间的上侧梁和底侧梁去掉,改为借助裙座连接,从而进一步实现减重,为了罐箱堆码时对角件起保护作用,在罐体与端框之间还设置了上拉梁。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罐式集装箱将通长的V型支座改进为仅保留两端的V型支座,在降低自重的同时,能够满足框架强度冲击的试验要求,提高了罐式集装箱单次运输载货量,降低运输成本;在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中,对罐体底部的支撑结构进行了改进,从而极大提高集装箱的抗冲击能力,延长集装箱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a和b分别是传统罐式集装箱的主视和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2a和b分别是现有技术中对图1结构改进的主视和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3a、b和c分别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主视、仰视和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4a和b分别是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主视和仰视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侧梁,2、V型支座,3、上侧梁,4、罐体,5、角件,6、底拉梁,7、裙座,8、上拉梁,9、斜支撑,10、立柱,11、横梁,12、加强梁,13、加强板,14、支撑梁,15、底支撑梁,16、斜向加强筋,17、连接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3a~c,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该罐式集装箱的结构中包括罐体4和分别设置于所述罐体4两端的端框,所述罐体4与端框之间借助裙座7连接,在罐体4底部两端分别对称设有一对一端与罐体4连接、另一端与端框连接的V型支座2,借助裙座7和V型支座2、所述罐体4与端框形成整体结构。V型支座2的长度为罐体4通长的六分之一~三分之一,从而降低罐式集装箱的总自重,该V型支座2可直接与端框连接或者借助接其它连接组件与端框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V型支座2直接与端框连接。
所述端框的结构中包括由横梁11、立柱10和角件5连接成的方形框架,方形框架上还设有斜支撑9,所述裙座7的一端与罐体4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立柱10、横梁11、角件5和斜支撑9连接。两个横梁11和两个立柱10以及四个角件相互连接成方形框架,并在相连接的横梁与立柱之间设置斜支撑9增加端框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石家庄安瑞科气体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40267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NG船用自动加臭装置
- 下一篇:光路控制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