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内压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9683.3 | 申请日: | 2013-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72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王化胜;赵海刚;赖见;张亚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润峰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2 | 分类号: | H01M2/12;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776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应用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安装在锂电池或锂离子电池内部,用于控制电池内部气体压力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由于不可再生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严重,及锂离子电池特有的性能,加速了绿色环保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但锂电池及锂离子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过充,过放,短路,高温等滥用环境下,电池内部会产生一些气体,促使电池内气压升高,造成电池气胀、鼓壳或炸裂;目前,为了控制电池内压过高,通常在壳体上设有防爆装置。常见的防爆装置有防爆阀、防爆膜、防爆针、防爆刻痕等,其原理大多是利用金属薄膜(如铜箔,铝箔等),在一定压力下爆破或泄压,从而消除更大破坏力的隐患;但是,现有的锂离子电池金属防爆膜比较薄,易被电解液、化成、分容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气体的腐蚀,导致防爆阀或膜的失效,且电池防爆膜、防爆刻痕或防爆针一旦失效或者爆破后,电池也随之失效;而带有防爆阀的,虽说可以泄压,但泄压控制精度差,往往电池鼓壳或爆裂了,防爆阀也没有泄压。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目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电池内压控制装置,通过该装置可以吸附处理锂电池在使用过程中,尤其是在过充,过放,短路,高温等滥用环境下产生的气体,使电池内压不上升或稍微升高,从而达到不会造成电池气胀、鼓壳或炸裂,使电池失效的结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的内压控制装置,包含物料槽、物料袋、及多孔载体组成,物料袋用于存放多孔载体,物料袋放置在物料槽内形成内压控制装置。
进一步,所述物料槽为一种布满透气孔的物料槽,物料槽内设置有电芯极耳安装孔,并且电芯极耳安装孔也布满通气孔。
进一步,所述物料袋设置有最大孔径不会使50目颗粒通过的物料袋通气孔,物料袋材质为透气性较好且不易腐蚀的PP、PE薄膜材料的多孔薄膜袋。
进一步,所述多孔载体为活性炭、分子筛材料或活性炭与分子筛的混合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物料槽上的透气孔能将锂电池电芯内的气体流通至物料袋内并被物料袋内的多孔载体所吸收,达到对锂电池内的气压进行泄压的效果,从而防止电池气胀、鼓壳或炸裂的情况,使锂电池正常运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物料槽结构示意图。
图2内压控制装置安装裸电芯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物料槽2物料袋3通气孔4物料袋通气孔5、电芯极耳安装孔6裸电芯。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将多孔载体装在物料袋2内,然后将物料袋2放置在物料槽1中,在放置物料袋2到物料槽1的过程中需注意,物料袋2的最终高度不得超过锂电池电芯极耳安装孔5的高度,至此内压控制装置形成,然后将内压控制装置安装到锂电池裸电芯6上,然后进行后续的锂电池安装工序,在锂电池使用过程中,锂电池内部电芯形成的气体通过通气孔3及物料袋通气孔4流通到物料袋2内,然后被物料袋2内的多孔载体所吸收,从而达到泄压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操作简单,制作成本低,并且能充分防止锂电池内部形成高压气体所造成的鼓壳、炸裂的情况,提高了锂电池的使用效能。
显而易见的,上述实施例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进行简单的等效改变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润峰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山东润峰集团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96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恒温控制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 下一篇:电池组的围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