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7631.2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3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蔡金梅;王楠;蔡国庆;蔡剑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皇闽铝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7/00 | 分类号: | F28F7/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王洁;郑暄 |
地址: | 201404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散热轮。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科技时代的进步,对于散热装置的需求逐渐增大,许多精密电子仪器和高速转轴等部件都必须使用散热装置,从而防止这些部件因温度过高而影响使用性能,许多散热装置成本较高,通用性较差,有的散热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制造成本高。散热装置上的散热片较薄时易掉落或折断,增加了使用散热装置的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散热片不易折断、适用范围广泛、可按需要随意调整尺寸参数的散热轮。
为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散热轮具有以下构成:
该散热轮,其主要特点是,包括套筒和散热鳍片,该套筒的外表面具有凹槽,所述的散热鳍片卡设于所述的套筒的外表面的凹槽内,且所述的散热鳍片沿所述的套筒轴向延伸,每片所述的散热鳍片的横截面的中轴线通过所述的套筒横截面的圆心。
该散热轮中的套筒的内表面具有定位凹槽。
该散热轮中的定位凹槽沿周向平均分布于所述的套筒的内表面,所述的定位凹槽的数量为2个或4个。
该散热轮中的每片散热鳍片的横截面为梯形,该梯形散热鳍片的下底边与所述的套筒连接,与该梯形散热鳍片的下底边相对的是梯形散热鳍片的上底边,其余的两边为梯形散热鳍片的两腰,且该梯形散热鳍片中下底边的长度大于上底边的长度。
该散热轮中的套筒的外表面的凹槽为梯形,该凹槽与所述的散热鳍片的下底部相对应。
该散热轮中的梯形鳍片的两腰与该散热鳍片的中轴线的夹角范围均为5~10度。
该散热轮中的散热鳍片设置有圆弧角,所述的散热鳍片的上底边与该散热鳍片的两腰均为圆弧过渡。
该散热轮中的散热鳍片平均分布于所述的套筒的外表面,所述的散热鳍片至少为40个,且所述的散热鳍片的数量为偶数。
该散热轮中的套筒与所述的散热鳍片为一体设置。
采用了该结构的散热轮,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散热鳍片和套筒可以为一体设置,此时散热鳍片不易掉落,散热鳍片与套筒也可为分体设置,此时可按需要随时更换散热鳍片。由于散热鳍片的横截面为梯形,散热鳍片不易折断,延长了使用寿命,使用时可以将需要散热的电子元器件安装在该散热轮的中心部位,或是将该散热轮安装在转轴的外部,该散热鳍片使用范围广泛,通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如下:
1 散热鳍片
2 套筒
3 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其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该散热轮包括套筒2和散热鳍片1,该套筒2的外表面具有凹槽,每片散热鳍片1卡设于套筒2的外表面的每个凹槽内,散热鳍片1沿套筒2轴向延伸。
每片散热鳍片1的横截面均为梯形,该梯形散热鳍片1的下底边与套筒2连接,与该下底边相应的是梯形散热鳍片1的上底边,其余两边为该梯形散热鳍片1的两腰,在该梯形散热鳍片1中,下底边的长度大于上底边的长度,由于该散热鳍片1的横截面采用了梯形的结构,在使用时,散热鳍片1不易折断,十分牢固,散热效果好。每片散热鳍片1的横截面的中轴线通过套筒2横截面的圆心,从而使散热更快,散热鳍片1沿周向平均分布于套筒2的外表面,散热鳍片1至少为40个(图中散热鳍片的数量为40个),且散热鳍片1的数量为偶数。为了防止划伤机器或使用者,每片散热鳍片1设置有圆弧角,散热鳍片1的上底边与该散热鳍片1的两腰为圆弧过渡。散热鳍片1的梯形横截面的两腰与该散热鳍片1的中轴线的夹角范围均为5~10度。
套筒2的外表面的凹槽为梯形,该凹槽与散热鳍片1的下底部相对应,当散热鳍片1与套筒2为分体设置时,由于该凹槽的梯形结构,当散热轮转动时,散热鳍片1不会因离心力飞出,且更换散热鳍片1十分方便。套筒2的内表面具有定位凹槽3。定位凹槽3沿周向平均分布于套筒的内表面,定位凹槽3的数量为2个或4个,当散热轮内的套筒2与需要散热的转动件连接时,上述的定位凹槽3起到对于转动件定位的作用,
较佳地,套筒2与散热鳍片1可以为一体设置,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鳍片1的强度,使得散热鳍片1不易折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皇闽铝业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皇闽铝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76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普洱茶连续生产装置系统
- 下一篇:天然染料长毛高织物经编机的连杆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