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适用于石材加工渣场高浊度废水处理的一体化竖流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6418.X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09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5-28 |
发明(设计)人: | 陈礼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工程学院;福州盘古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B01D21/08;B01D21/26;C02F1/5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108 福建省福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石材 加工 渣场高 浊度 废水处理 一体化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石材加工渣场高浊度废水处理的一体化竖流沉淀池。
【背景技术】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石材工业的迅猛发展,全国出现了一批大大小小的石材产业集群或石材产业区、产业镇。石板材加工生产工艺需使用大量的冷却水,由于冷却水中含有冷却剂,为节约生产成本和减少排放造成的污染,生产工艺通常是将使用过的冷却水经沉淀池多次沉淀后回用,而沉淀产生的石渣再外运到渣场填埋。渣场通常选址在偏僻的山区,这样有利于筑坝填埋,降低处理成本。由于石渣外运时就含有一定比例的冷却废水,再加上降雨流经渣场表面时会产生大量高浊度废水,浊度可达20000~30000mg/L。渣场产生的污水若不处理任其自流,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由于石材加工时为降低锯片损耗,锯片冷却水中会加入“冷却剂”,因此渣场产生的废水中也含有冷却剂成分。通常,冷却剂的主要成份为:树脂酸类及其皂化物、不饱和脂肪酸及其皂化物等,该类物质具有很强的螯合络合能力,能将石粉中的微小细粒固定,使其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胶体状态,而不被沉降下来。目前渣场废水处理通常是采用简单筑坝多级沉淀的方式,效果差,经常出现雨季溢坝或偷排的污染事件。
对于高浊度废水目前通常采用“初沉-混凝-沉淀”的工艺来处理。但石材加工渣场的高浊度废水具有含冷却剂乳化难以沉淀的特点,传统“混凝-平流式沉淀池沉淀”工艺,不但混凝剂用量大,且形成的矾花颗粒小不易沉淀,要求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长,沉淀池占地面积大。而渣场通常选址在偏僻的山区,很难找到大面积的平地来修建沉淀池,因此传统工艺在山区难以实施。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石材加工渣场高浊度废水处理的一体化竖流沉淀池。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适用于石材加工渣场高浊度废水处理的一体化竖流沉淀池,包括位于上部的筒状吸附沉淀区、位于下部的锥形集泥斗;
所述集泥斗底部设有排泥管;
在所述沉淀区的外壁上设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内壁设有溢流堰;
在所述沉淀区中部设有与所述进水管相连接的竖向中心筒;在所述中心筒下端设置有伞形反射板;
所述进水管分为位于所述沉淀区外部的竖直部分管道、与所述中心筒相连接的水平部分管道;所述进水管的水平部分管道的中心轴位于所述中心筒的圆形横截面的切线方向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管的竖直部分管道内设置有折板。
进一步地,在沉淀区下方部分的池壁上设有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进水管道内增设折板和中心筒切向进水旋流造粒将絮凝工艺一体化结合在竖流沉淀池内,减少絮凝池占地面积,且竖流沉淀池占地面积小,解决山区难以找到大面积平地的问题,此外,该一体化改良竖流沉淀池可以在工厂内预制,解决山区施工难度大的问题;和传统竖流沉淀池相比,该一体化改良竖流沉淀池通过合理控制表面负荷和提高沉淀区高度形成泥渣悬浮过滤层,发挥泥渣悬浮层的吸附作用,解决了石材加工渣场废水因含冷却剂乳化悬浮颗粒不易沉淀的问题,该处理工艺产生的泥渣回流渣场既减少了污泥处理设施的投入,而且污泥含有混凝剂回流渣场有利于渣场调节池中污水的沉淀。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适用于石材加工渣场高浊度废水处理的一体化竖流沉淀池,包括位于上部的筒状吸附沉淀区1、位于下部的锥形集泥斗2;
所述集泥斗2底部设有排泥管8;
在所述沉淀区1的外壁上设有进水管3和出水管4、内壁设有溢流堰9;
在所述沉淀区1中部设有与所述进水管3相连接的竖向中心筒5;在所述中心筒5下端设置有伞形反射板6;
所述进水管3分为位于所述沉淀区1外部的竖直部分管道31、与所述中心筒5相连接的水平部分管道32;所述进水管3的水平部分管道32的中心轴位于所述中心筒5的圆形横截面的切线方向上。
所述进水管3的竖直部分管道31内设置有折板33。
在沉淀区1下方部分的池壁上设有观察窗7。
工作流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工程学院;福州盘古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工程学院;福州盘古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64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