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切割机床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5883.1 | 申请日: | 2013-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88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26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林 |
主分类号: | B23H7/02 | 分类号: | B23H7/02;B23Q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四川省巴中***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 切割 机床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床,具体涉及一种自动切割机床。
背景技术
机床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技术水平已大幅度提高,国内数控机床产品功能日趋完善,规格从小到达日趋齐全,但仅仅在功能和规格上的变化与丰富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前期用普车或数控车床必须是技术工人,需要进行手动完成,强劳动力才能完成的工件,工作效率大大的降低,这种方式相当耗费人力,同时生产的工件的质量差,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两外现有的切割机床控制一般使用传统交流接触器、继电器、可控 硅等形式的机床电器系统装置,成本较高,性能较差,故障率高。 有个别厂家使用直流电机,电压调速或交流电机另外使用通用变频器进行变频调速,然而成本较高,使用中降低机床换向机构寿命, 故障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自动切割机床。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切割机床,包括机架、电机、工作台和配电箱,所述机架内部设有电机,所述机架一侧设有配电箱,所述配电箱与电机电连接,所述机架底部固定有踩踏装置,所述踩踏装置与配电箱通过导线相连,所述机架顶部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一侧设有接料装置,所述工作台另一侧设有气动机构,所述气动机构通过自动控制装置控制,所述接料装置上固定有照明装置,所述自动控制装置的结构组成及连接关系如下,它主要包括:变频系统主体—盒体和置于盒体内的微处理器,电路、端子、指示灯的 控制电路板;带电路、和端子的功率电路板;盒体的左侧设有散热器;手操器与变频系统主体的盒体连为一体,手操器盒体内设有微处理器、按键电路、按键、显示电路、显示数码管、通讯电路、USB通讯端子、指示灯的手操器电路板;传感器输入端子与线切割机床上左换向、 右换向、超程传感器或限位开关相连接,并设有指示灯;按钮输入 端子与线切割机床开运丝、关运丝、开水泵、关水泵、调试按 钮相连接,并设有指示灯;电源输入端子可输入三相四线 AC380V、三相AC220V、单相AC220V、三相AC110V、单相AC110V 电压,变频电路通过丝筒电机输出端子与线切割机床丝 筒电机连接;水泵电机输出端子通过控制水泵电路输出电压与 线切割机床水泵电机连接;给控制柜信号端子输出控制信号给 线切割机床控制柜,并设有指示灯;USB通讯口端子由USB 连线与手操器连接,互相通讯。
优选地,所述气动机构包括液压气缸、气缸、导杆、固定罩壳、夹盘和夹头,所述固定罩壳顶端设有夹头,所述固定罩壳内部设有夹盘,所述固定罩壳尾端设有液压气缸,所述液压气缸通过导杆与夹盘相连,所述夹盘与夹头相连,所述夹头顶端设有气缸。
优选地,所述接料装置包括接料斗和缓冲板,所述接料斗倾斜,所述接料斗尾端固定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上套有橡胶套。
优选地,所述照明装置包括工作灯和万向调节杆,所述万向调节杆顶端与工作灯相连,所述万向调节杆底端固定于接料斗上。
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液压油缸进行自动卸件,完成全部工序,达到前期用手工普通车床工作的全部工序,工作效率大大的提高,同时操作简单,简单明了,工人的技术要求降低,同时生产的工件质量高,机床通过自动控制装置进行控制,可以设定打磨时间,大大节省了时间,降低了劳动强度,接料斗上缓冲板的设定能使工件在卸料的过程中对工件起到了缓冲的作用,在卸件时使工件不易磨损,工作灯底部的万向调节杆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调节工作灯的方向和高度,使用便捷,并能实现无级变频调速、柔性换向,提高换向机构寿命、自动 上丝等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装置的控制电路板的电路布置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控制装置的功率电路板的电路布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林,未经杨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588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