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成像设备的啮合驱动单元及处理盒及电子成像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0284.0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5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李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15/00 | 分类号: | G03G15/00;G03G21/18;F16D1/10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金辉 |
地址: | 51907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成像 设备 啮合 驱动 单元 处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了一种电子成像设备的啮合驱动单元。
本实用新型也涉及了一种能与该啮合驱动单元配合的电子成像设备的处理盒。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了一种具有该啮合驱动单元及该处理盒的电子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成像设备(例如电子摄影打印机、LED打印机、传真机等)具有驱动源(马达)、啮合驱动单元和处理盒,处理盒可拆卸地安装在电子成像设备中,处理盒上设置有旋转接收元件(如感光元件、显影元件、搅拌元件)、显影剂和驱动力接收单元。在电子成像设备工作过程中,驱动源产生驱动力,并通过啮合驱动单元将动力传递至处理盒中的驱动力接收单元,最终使处理盒上的旋转接收元件旋转工作。
现有的电子成像设备中,处理盒与啮合驱动单元的第一种配合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处理盒中的旋转接收元件30的一端固定地设置有驱动力接收单元10,驱动力接收单元10包括有齿轮11以及设置在驱动力接收单元10的轴向端面上的直立式三角形凹槽15a;而电子成像设备的啮合驱动单元20则包括驱动杆21以及设置在驱动杆21一端的与直立式三角形凹槽15a配合的直立式三角形驱动头25a。在图像形成设备工作过程中,直立式三角形凹槽15a的第一旋转轴10a与直立式三角形驱动头25a的第二旋转轴20a的位置一致,啮合驱动单元20的驱动杆21接收来至马达的驱动力旋转,再由驱动杆21传递至直立式三角形驱动头25a,当电子成像设备的啮合驱动单元20与处理盒的驱动力接收单元10进行啮合时,直立式三角形驱动头25a进入驱动力接收单元10的直立式三角形凹槽15a并最终驱动旋转接收元件30旋转。
上述的处理盒与啮合驱动单元20的配合方式为电子成像设备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方式,但随着处理盒中旋转接收元件30的驱动力接收单元10不同形式的多样性,使用单一的直立式三角形驱动头25a已不能满足结构不同的接收单元10。
处理盒与啮合驱动单元的第二种配合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种配合方式与第一种配合方式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驱动力接收单元10的轴向端面上的扭曲式三角形凹槽15b,啮合驱动单元20采用的是扭曲式三角形驱动头25x。
因此,在两种配合的驱动力接收单元10与啮合驱动单元20的外型尺寸几乎相同的情况下,使用直立式三角形驱动头25a将因结构干涉难以与扭曲式三角形凹槽15b进行啮合驱动,同样的,使用扭曲式三角形驱动头25x亦难以与直立式三角形凹槽15a进行啮合驱动。
处理盒与啮合驱动单元的第三种配合方式如图5、图6、图7及图8所示,第三种配合方式为一种结构较为复杂的配合方式,啮合驱动单元20包括驱动杆21、设置在驱动杆21一端并与驱动杆21同轴的驱动头25b,该驱动头25b为圆柱形驱动头或棱柱形驱动头、对称设置在驱动头25b的侧表面上且与驱动杆21轴线垂直的第一驱动柱28x1和第二驱动柱28x2。驱动力接收单元10包括有作为受力柱的连接杆14及啮合部件15c;连接杆14的一端面与啮合部件15c固定地连接,连接杆14的另一端面与驱动力接收单元10的底座12摆动式连接,啮合部件15c中心具有一弧形凹面15c5及设置在弧形凹面15c5边缘的多个受力凸起15c1,受力凸起15c1表面设置有用于防止啮合驱动单元20轴向脱出的防脱凹口15c2,同时,连接杆相对于驱动力接收单元10的底座12进行摆动时,连接杆14及啮合部件15c的轴线L1相对于驱动力接收单元10的底座12或旋转接收元件的轴线L2发生倾斜。另外,当啮合驱动单元20朝Y向与驱动力接收单元10进行轴向移动时(在啮合驱动单元20被力F旋转前),啮合驱动单元20上的对称设置的第一驱动柱28x1及第二驱动柱28x2在一定机率上与旋转接收元件10的凸起受力柱15c1形成结构干涉。驱动力接收单元10和啮合驱动单元20进行啮合驱动后,在驱动力F的旋转方向作用下,啮合驱动单元的第一驱动柱28x1与第二驱动柱28x2同时抵住驱动力接收单元10的任意两个受力凸起15c1形成有定位点x1、x2。因此,通过啮合驱动单元20与驱动力接收单元10的啮合且在旋转力F的作用下将驱动力传递至驱动力接收单元10。
因此,根据现有的这三种配合方式提及的驱动力接收单元10与啮合驱动单元20的结构,采用的均是一对一的配合方式,啮合驱动单元20不能同时满足于三种配合方式中的驱动力接收单元10的结构,因此使用范围极为狭窄。同时现有的配合方式的啮合驱动单元结构也存在以下缺点:
1)使用面较为单一,当驱动力接收单元10的结构轻微改变时,啮合驱动单元20将难以与驱动力接收单元10进行啮合和传递驱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赛纳打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02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油焦玻璃窑余热锅炉清洗废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