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储能电源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0220.0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389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梅;粟谦;张伟先;胡润文;黄钰强;陈朝晖;王乐;付亚娥;沈朝喜;文午;柯建明;王雪莲;汪俊;董凯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G11/10 | 分类号: | H01G11/10;H01G11/74;H01B5/00;H01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魏晓波 |
地址: | 412001 湖南省株洲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源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部件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储能电源模组。
背景技术
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交通系统由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大容量超级电容模组、车站地面快速充电站、共享公共路权的通讯信号系统等构成。按同等交通运量计算,城市道路双向6车道,一般占地宽约24米,而这种轻轨交通能节约三分之二的道路土地建设资源。由于能实现与公路的平交,其造价分别仅为传统地铁和高架轻轨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
超级电容技术是催生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的重要因素。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电动汽车充电动辄数个小时,而超级电容技术带来了充电与牵引模式的革命。储能式电力牵引轻轨车辆利用乘客上下车的时间,在站台30秒内快速完成充电,一次充电后能连续行驶2公里,到达下一站台再行充电,周而复始,这将为车辆的运营带来极大便利。
在储能电源模组(即大容量超级电容模组)中,储能电源采用的是单个电容高达3000F的超级电容,支持1000A以上的大电流充放电。如图1所示,超级电容单体的极柱1(正极柱和负极柱)是螺柱,其导流面仅是螺柱的上表面。储能电源模组的两个超级电容单体的串联是通过铜排连接在超级电容单体的上表面实现的;相应地,两个超级电容单体的并联也是通过铜排连接在超级电容单体的上表面实现的,因此导电面积有限,导电能力较差。
另外,储能电源模组中超级电容单体的极柱之间的间隙距离一般会存在误差,该误差会影响超级电容单体的串并联,即不便于储能电源模组的组装。
因此,如何增大铜排与超级电容正负极柱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电能力,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能电源模组,以增大铜排与超级电容正负极柱的接触面积,提高导电能力。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储能电源模组,包括多个超级电容单体和对外连接铜排,所述超级电容单体具有极柱,两个所述超级电容单体的串联通过串联铜排连接,两个所述超级电容单体的并联通过并联铜排连接,所述极柱具有削平面,所述削平面与所述极柱的轴线的夹角大于等于0°,且小于90°;
所述串联铜排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极柱的削平面,所述串联铜排的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所述极柱的削平面。
优选地,在上述储能电源模组中,所述极柱具有两个削平面;
连接两个所述超级电容单体的串联铜排为两个,两个所述串联铜排的一端分别连接于其中一个极柱的两个削平面,两个所述串联铜排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另一个极柱的两个削平面。
优选地,在上述储能电源模组中,所述极柱的两个削平面相平行,且所述削平面与所述极柱轴线的夹角等于0°。
优选地,在上述储能电源模组中,所述串联铜排包括:
与其中一个极柱的削平面连接的第一连接部;
与另外一个极柱的削平面连接的第二连接部;
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中间连接部,所述中间连接部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的夹角均大于90°,且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中间连接部的两侧。
优选地,在上述储能电源模组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相平行。
优选地,在上述储能电源模组中,所述串联铜排通过安装螺栓连接于所述极柱上。
优选地,在上述储能电源模组中,所述串联铜排由多片软铜排层叠折弯而成。
优选地,在上述储能电源模组中,所述串联铜排由6片宽度为13mm,厚度为0.5mm的软铜排层叠折弯而成。
优选地,在上述储能电源模组中,连接两个所述超级电容单体的并联铜排为一个,所述并联铜排的一端连接于其中一个所述极柱的削平面,另一端连接于另一个极柱的削平面。
优选地,在上述储能电源模组中,所述并联铜排与所述串联铜排的结构相同。
优选地,在上述储能电源模组中,所述对外连接铜排包括正极对外连接铜排和负极对外连接铜排;
所述对外连接铜排连接于所述极柱的削平面;
所述正极对外连接铜排和负极对外连接铜排均为四个。
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能电源模组,在极柱平行于轴向的方向上加工出削平面,串联铜排与该削平面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削平面连接方式,相对于以往的上表面连接方式,有效的增大了导体与超级电容正负极柱的接触面积,增加了导电能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未经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02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