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密炼机下辅机输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90010.1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226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04 |
发明(设计)人: | 周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B7/24 | 分类号: | B29B7/24;B29B7/26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99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炼机下辅机 输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密炼机下辅机输送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轮胎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会导致密炼车间时常出现供胶比较紧张的情况。为了提高密炼车间产能,常用的方法是采取增加密炼机容量的填充系数来提高混炼胶的产量。但在现有生产工艺条件下,增加密炼机容量的填充系数会造成混炼胶中的助剂分散不好,对胶料性能有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进的密炼机下辅机输送结构,其结构简单,改造方便,在增加密炼机混炼胶产量的同时又能兼顾混炼胶质量。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密炼机下辅机输送结构,包括设置在上一级开炼机与下一级开炼机之间的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倾斜设置在上一级开炼机与下一级开炼机之间,输送带的上料端靠近上一级开炼机的流片位置,输送带的下料端靠近下一级开炼机的远离流片位置的另一边。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改造比较容易,只需对现有密炼机下辅机的输送带位置进行调整,无需投入大量资金,虽然改造后的开炼生产工艺不变,但简化了员工的操作,员工有更充足时间对落下的混炼胶进行倒胶,使胶料在开炼机充分混炼,既提高了混炼胶的质量,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改造前的密炼机下辅机输送结构的布局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改造后的密炼机下辅机输送结构的布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改造前的密炼机下辅机输送结构,其设置在1#开炼机与2#开炼机、2#开炼机与3#开炼机之间,由于输送带1下料端1b(落胶位置)靠近下一级开炼机的流片位置2,员工来不及倒胶就流片到后面,使胶料未能在开炼机上充分混炼。
本实用新型改造的密炼机下辅机输送结构如图2所示,所述输送带1倾斜设置在1#开炼机与2#开炼机、2#开炼机与3#开炼机之间,输送带1的上料端1a靠近上一级开炼机的流片位置2,输送带1的下料端1b靠近下一级开炼机的远离流片位置2的另一边。通过改造,输送带1下料端1b(落胶位置)位于远离流片位置2的另一边,这样员工就有时间对落下的胶进行倒胶操作,使胶料能够在开炼机充分混炼。
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改造后的密炼机下辅机输送结构不仅简化了员工的操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了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而且可以有效地提高混炼胶的质量,并且对提高密炼机填充系数后的混炼胶质量也有保证。具体表现在:并且混炼胶的性能也有所提高。
1、改造后能有效地提高混炼胶的分散度:胎面胶的分散度等级由改造前的7级提高到7.5级;对密炼机增加填充系数后混炼胶的分散度等级也从6.5级提高到7级。
2、改造后能有效地提高混炼胶的拉伸强度:改造后混炼胶的拉伸强度提高了约2%;对密炼机增加填充系数后,混炼胶的拉伸强度性能也提高了约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通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9001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红薯淀粉机械除杂装置
- 下一篇:脚蹬式机械粉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