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矿用双风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8857.6 | 申请日: | 2013-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78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高居青;陈阵;高云峰;陈凯;罗广普;崔继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中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2 | 分类号: | E21F1/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0000 山东省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矿用双 风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矿用双风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风门是矿山井下通风系统中的重要设施,主要作用是阻隔风流或调解风量,防止风流短路,同时可以保证行人、行车正常。矿井下情况复杂,风门打开后未能及时关闭、两道门联锁功能不到位或完全没有联锁功能等,控制不当就会影响到井下通风,严重时甚至造成井下事故隐患,直至发生事故。由于矿井大多非常长,需要的风门多,完全由人来控制很容易留下隐患。
我国许多煤矿的通风系统非常复杂,通风设施很多,管理工作难度大。为防止漏风和保持风流稳定,防止通风短路,风门是必不可少的通风设施之一,风门对井下风量起到调节和分配的作用。目前风门传感器仅能对单道门的开闭状态进行监视。但是,煤矿井下风门一般由双风门组成,用单风门传感器监测一组风门时,单道风门的开闭会误认为一组风门的开闭,这种假象扰乱了煤矿通风系统的管理。
发明内容
为解决以上技术上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动控制风门开闭,安全性高的矿用双风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措施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矿用双风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
有均设置在两道风门上的风门开闭状态检测装置、开门感应装置、声光报警器、紧急按钮、电磁阀、风速传感器和电动百叶窗控制器;
所述风门开闭状态检测装置包括磁体和干簧管组件,所述开门感应装
置包括红外线发射器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电磁阀设置在风门推动气缸的供气管路上,所述风速传感器设置风门窗口前方,所述电动百叶窗控制器连接有设置在风门窗口上的电动百叶窗。
上述磁体设置在一扇风门上,所述干簧管组件设置在另一扇风门上,磁体和干簧管组件在同一水平线上,且两扇风门关闭时,磁体和干簧管的间距小于25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能够自动控制两道风门的开闭,使两道门具有联锁功能,防止风流短路,调节井下通风,提高了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控制器,2电磁阀,3风速传感器,4声光报警器,5紧急按钮,6红外线发射器,7红外线接收器,8干簧管组件,9磁体,10电动百叶窗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矿用双风门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1,
控制器连接有均设置在两道风门上的风门开闭状态检测装置、开门感应装置、声光报警器4、紧急按钮5、电磁阀2、风速传感器3和电动百叶窗控制器10。控制器1能够控制两道风门的开闭以及两道风门之间的通风量。
风门开闭状态检测装置包括磁体9和干簧管组件8,开门感应装置包括红外线发射器6和红外线接收器7,电磁阀2设置在风门推动气缸的供气管路上,风速传感器3设置风门窗口前方,电动百叶窗控制器10连接有设置在风门窗口上的电动百叶窗。磁体9设置在一扇风门上,干簧管组件8设置在另一扇风门上,磁体9和干簧管组件8在同一水平线上,且两扇风门关闭时,磁体9和干簧管的间距小于25mm。
其工作原理为:当有人或车辆靠近其中一道风门时,红外线发射器6和红外线接收器7检测到信号发送给控制器1, 控制器1控制电磁阀2动作,气缸推动风门打开,控制器1控制延时关闭风门,通过两扇门上的干簧管组件8和磁体9是否靠近,来判断风门是否关闭,如果有故障,在设定时间内风门没有关闭,声光报警器4就会发出报警声音和闪光。如果两道风门前同时有人靠近,控制器1会控制两道风门交替打开,避免风流短路。而且,风速传感器3检测两道风门间的空气流通量,根据流通量的大小调节电动百叶窗的开闭大小,起到调节作用,使空气流通量在合适的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专利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专利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中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济南中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88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