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RFID的校车超载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6434.0 | 申请日: | 2013-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663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陈友仁;刘雄;王舜夫;肖卫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夫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200231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rfid 校车 超载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检测电子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RFID的校车超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广大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隐患问题已经从单一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逐步发展为牵涉到家庭幸福、社会稳定的一个重大问题。
从校车本身这一车辆特征来讲,校车的出现,方便了学生上学与放学的行走,但一些校车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安全隐患,着实让人担忧。这其中,有的校车是年久失修的小型面包车;有的校车是经过改装加座的中巴车;甚至,在农村,有的校车是使用安全技术不合格、非法改装改型的小型货车。这些车辆当中,有的已接近报废年限;有的甚至长期不进行年检,车况极差,车身严重老化。上述车辆的存在与上路,是校车存在交通安全方面问题的巨大隐患。有些校车驾驶员,为了节省费用,敢冒被交警查处的风险,宁愿一趟多拉十几个学生,也不愿多跑一趟多烧油,超载现象非常严重。
然而,现有技术下,校车超载时,只能通过人工检查和地秤称重的方式发现。这种方法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而且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不利于校车违章的及时发现和检查取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超载行驶的校车,提供一种超载检测装置,保证在无人和不停车检查的情况下,记录下超载行驶校车的违章记录和违章证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基于RFID的校车超载检测装置一种基于RFID的校车超载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单片机、压力传感器、用于读写所述发动机上RFID标签的RFID标签读写器、与校车发动机号一一对应设置于校车发动机上的RFID标签;
其中,单片机包括连接外部无线发射器的无线接收器、连接外部照相机的指令发生器模块、时钟模块、与上位机连接的串行接口,以及连接存储器的数据总线接口;
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校车底盘上,单片机通过检测压力传感器,得到校车空载自重和载人时的总重;
无线发射器连接了压力传感器;所述存储器通过数据线连接上位机;RFID标签读写器以双工通信方式连接一个单片机。
进一步地,单片机与照相机相连;单片机与RFID标签读写器连接,RFID标签读写器启动并读取超载校车发动机的RFID标签信息后,送至超载检测记录装置单片机。
进一步地,单片机将照片信息、RFID标签信息、中断触发时间一并存入存储器,并通过超载检测记录装置单片机通信接口向上位机发出超载通知指令和存储器位置指令,以供上位机读取超载存储信息。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校车超载检测装置,采用射频识别(RFID)技术实现校车超载自动检测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保证在遮挡车牌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记录下超载校车的违章记录和违章证据。也就是说,本实用新型利用RFID技术建立校车发动机RFID标签与校车发动机号唯一的对应关系,消除遮挡车牌而使超载拍照无法得到校车有效信息的弊病,同时还够防止套牌车违章造成对原车牌车主的经济损失,有效地记录下超载校车的违章记录和违章证据。本实用新型利用RFID技术建立校车发动机RFID标签与校车发动机号唯一的对应关系,实现校车超载自动检查、拍照、记录,改变依赖人工检查和地秤称重的传统方法,节约人工成本,去除检查的人为因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校车超载检测装置的电路原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校车超载检测装置,包括校车载重检测装置压力传感器,用于读写所述发动机上RFID标签的RFID标签读写器,与校车发动机号一一对应设置于校车发动机上的RFID标签和单片机;其中,单片机包括连接外部无线发射器的无线接收器、连接外部照相机的指令发生器模块、时钟模块、与上位机连接的串行接口,以及连接存储器的数据总线接口。
所述无线发射器连接了压力传感器。此外,所述存储器通过数据线连接上位机;RFID标签读写器以双工通信方式连接一个单片机。
校车载重检测装置压力传感器安装在校车底盘上,在校车空载时,校车载重检测装置单片机通过检测压力传感器,得到校车空载自重,在校车空载自重的基础上,加上校车所允许的最大承载重量,得到载重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夫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夫雄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643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RFID读写器现场信号检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人脸识别系统及门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