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燃气表外壳密封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4086.3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0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秦旭燕;高宜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三洲燃气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F15/00 | 分类号: | G01F15/00;F16J15/06;F16J1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燃气 外壳 密封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气表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燃气表外壳密封组件。
背景技术
膜式燃气表主要由机芯、指示装置、外壳和计数显示器等主要部件组成。由于燃气的特殊性,一旦泄露就危及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所以燃气表的安全性尤其重要。其中外壳的密封显得尤为重要,目前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号201220381964.1燃气表外壳密封组件,包括两个密封圈、上壳、下壳、胶圈,胶圈安装在下壳边缘,上壳与下壳贴合通过封圈密封,封圈为“U”型,沿封圈内表面设置凹槽,凹槽两端各设有个凸点;所述上壳、下壳底部都延长出边且两侧各开2 个通孔,通孔的位置、形状与凸点对应。这种密封结构的设计仅仅只是对外壳的外密封圈的一个改进,对防止燃气泄露的作用不大,密封的效果也不明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杜绝燃气泄露、密封效果更加优越的燃气表外壳密封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燃气表外壳密封组件,包括内、外密封圈、上壳、下壳,上壳包括上壳本体以及上凸沿,下壳包括下壳本体以及下凸沿,内密封圈位于上、下凸沿贴合的表面,外密封包覆上、下凸沿,所述的内密封圈包括两密封部、接触部,所述的两密封部之间呈“V”型,所述的接触部与两密封部均连接,所述的内密封圈截面呈“Y”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内密封圈包括两密封部、接触部,所述的两密封部之间呈“V”型,所述的接触部均与两密封部连接,所述的内密封圈截面呈“Y”型,上、下壳组成的空腔内充满燃气,当燃气欲从上、下壳接触面泄露时,燃气会对内密封圈的两个密封部形成一个作用力,使两密封部变形起到自封的效果,杜绝燃气泄露,密封效果更加优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两密封部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密封部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可以提高内密封圈的密封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内、外密封圈为橡胶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外密封呈“U”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密封圈设置呈“U”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对燃气表形成二次密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燃气表外壳密封组件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燃气表外壳密封组件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燃气表外壳密封组件,包括内密封圈1、外密封圈2、上壳3、下壳4,上壳3包括上壳本体31以及上凸沿32,下壳4包括下壳本体41以及下凸沿42,内密封圈1位于上、下凸32、42沿贴合的表面,外密封2包覆上、下凸沿32、42,所述的内密封圈1包括两密封部11、接触部12,所述的两密封部11之间呈“V”型,所述的接触部12与两密封部11均连接,所述的内密封圈1截面呈“Y”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内密封圈包括两密封部11、接触部12,所述的两密封部11之间呈“V”,所述的接触部12与两密封部11均连接,所述的内密封圈1截面呈“Y”型,上、下壳3、4组成的空腔内充满燃气,当燃气欲从上、下壳3、4接触面泄露时,燃气会对内密封圈1的两个密封部11形成一个作用力,使两密封部11变形起到自封的效果,杜绝燃气泄露,密封效果更加优越。
所述的两密封部11之间的夹角为120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两密封部11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可以提高内密封圈1的密封效果。
所述的内、外密封圈1、2为橡胶材料制成。
所述的外密封2呈“U”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外密封圈2设置呈“U”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对燃气表形成二次密封。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三洲燃气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三洲燃气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408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机车燃油油量的传感节点
- 下一篇:人造板密度厚度探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