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加砂高速高效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83721.6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5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志江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16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高速 高效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为新型加砂高速高效沉淀池,涉及净化水装置,特别是去除悬浮物和磷的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近10年来,高效(高密度)沉淀池在国内供水和污水处理领域应用广泛,尤其是在中大型净化水处理场合应用较多,目前,国内已建项目有几百座高效沉淀池,但运行效果差异很大。高效沉淀技术实际上是机械混凝、絮凝和斜管(板)沉淀技术的结合,与常规水力混凝和絮凝相比,由于强化了混凝和絮凝的效果,进而提高了斜管(板)沉淀池的沉淀效率,尤其是对原水中的悬浮物和非溶解性有机污染物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因此,该工艺被广泛用于供水及污水的预处理和污水的深度处理。但是高效沉淀池处理效率并不高,上升速度在15米/小时以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处理效率高的新型加砂高速高效沉淀池。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新型加砂高速高效沉淀池,包括长方形结构体和隔墙,所述隔墙将长方形结构体内腔分隔成混凝池、投加池、熟化池和沉淀池;所述混凝池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和絮凝剂加药管,中部设置有搅拌机,上部设置有砂水分离器;所述投加池设置有搅拌机;所述熟化池下部设置有加药环,中部设置有搅拌机;所述沉淀池下部设置有刮泥机,中部设置有斜管,上部设置有集水槽。
所述絮凝剂加药管设置在进水管顶部。
所述砂水分离器为水力旋流器。
所述凝池与投加池之间的隔墙上部设置有过水孔。
所述沉淀池下部为漏斗状。
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微砂循环与污泥排放泵。
所述斜管为蜂窝式斜管,蜂窝孔径为35~80mm,斜度为45~75度。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投加混凝剂,使原水中的悬浮物质为带有负电荷的自然微粒脱稳,混凝剂投加到混凝池中,快速搅拌机保证了药剂快速和完全扩散;投加池前段投加粒径约为100~150μm的微砂,微砂循环和补充增加了凝聚的几率,确保絮状物的密度,增加了絮体形成和沉淀的速度,另外对于由于低温低浊水或泥浆水而导致的絮凝困难,投加微砂显著增大了反应表面积而得到良好的处理效果,同时,对于其它沉淀池难以去除的原水中的藻类,由于微砂的引入提高了矾花的沉淀速度,加砂高速沉淀池与气浮池具有相近的去除藻类效果,在投加池中搅拌机为快速搅拌机,达到了充分混合的效果;熟化池得益于微砂的加速絮凝,在相同的沉淀性能情况下,其速度梯度相当于传统絮凝工艺的10倍以上,由于颗粒间碰撞几率的增加而引发的高絮凝动力效用,在搅拌时间有限和絮凝池体积有限的情况下,仍能达到良好的絮凝效果;因絮凝效果好,形成了大颗粒絮凝体,沉淀池的上升流速高达60~130米/小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型加砂高速高效沉淀池结构示意图。
图中符号说明:进水管(1)、加药管(2)、混凝搅拌机(3)、混合搅拌机(4)、砂水分离器(5)、助凝剂加药环(6)、絮凝搅拌机(7)、斜管(8)、集水槽(9)、刮泥机(10)、微砂循环与污泥排放泵(11)、出水管(1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最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新型加砂高速高效沉淀池,包括长方形结构体和隔墙,所述隔墙将长方形结构体内腔分隔成混凝池、投加池、熟化池和沉淀池;所述混凝池底部设置有进水管和絮凝剂加药管,中部设置有搅拌机,上部设置有砂水分离器;所述投加池设置有搅拌机;所述熟化池下部设置有加药环,中部设置有搅拌机;所述沉淀池下部设置有刮泥机,中部设置有斜管,上部设置有集水槽。
所述絮凝剂加药管设置在进水管顶部。
所述砂水分离器为水力旋流器。
所述凝池与投加池之间的隔墙上部设置有过水孔。
所述沉淀池下部为漏斗状。
所述沉淀池底部设置有微砂循环与污泥排放泵。
所述斜管为蜂窝式斜管,蜂窝孔径为35~80mm,斜度为45~75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志江,未经杨志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8372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反渗透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可拆卸塑料扎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