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增强对流散热的烟囱效应LED工矿灯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8330.5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9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郭震宁;曾茂进;曾海;陈俄振;胡治伟;杨菲菲;甘汝婷;林介本;林木川;颜稳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F21V29/02 | 分类号: | F21V29/02;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雪莹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强 对流 散热 烟囱 效应 led 工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LED发光装置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增强对流散热的烟囱效应LED工矿灯。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LED光源因其具有光效高,成本低,并且无污染,符合国家节能环保主题等优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为了达到更高的光照强度,LED光源的功率越来越高,随之LED光源的温度很容易升高,产生的影响有:LED光谱红移、光效降低、应力损失和寿命缩短等,所以LED的散热问题是功率型LED光源普及的障碍。
自然对流是被认可的最可靠的被动式散热,相比主动的散热方式,它具有无需外加能量、无运动部件、无噪声、寿命长和成本低等优势。普通的LED散热主要靠空气的自然对流进行散热,但是效果不够理想,通常是配设带有散热片的散热器,并通过增加散热片的数量,来增加散热面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散热能力,但有时会存在空气流动阻力,空气流动性差,散热效果不理想,且不稳定。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成本低的增强对流散热的烟囱效应LED工矿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增强对流散热的烟囱效应LED工矿灯,包括光源模组、散热器和罩设于光源模组外的灯罩;所述灯罩的中心处对应所述光源模组向上设有与灯罩内连通且口朝上的的管道,所述散热器具有形成于所述通道与所述灯罩之间的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有上下贯穿并连通所述通道与所述灯罩内的间隙,所述光源模组的LED灯设于所述散热片的下侧。
上述管道为上下方向的直筒状。
上述散热器呈圆柱状,匹配容置于上述管道的下端靠近上述灯罩处。
上述光源模组的驱动电源设于上述管道内处于上述散热片的上侧。
上述管道的上端口的轴心处设有供上述光源模组的电线穿过的电线管,该电线管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条连接于所述管道的上端口边缘。
上述散热片的厚度为0.2-2mm,散热片之间的间距为2-10mm。
上述管道的长度为100-1000mm,直径为100-600mm。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的增强对流散热的烟囱效应LED工矿灯,突破传统LED工矿灯的构造形式,其管道形成“烟囱”结构,光源模组的LED灯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空气进行加热,利用热空气密度小,易上浮的原理,使LED灯周围的热空气透过散热片的间隙沿管道向上排走,新的空气补充,以此来增强LED灯及散热片周围空气的流动性,进行畅通、快速的自然对流散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增强对流散热的烟囱效应LED工矿灯,其散热效果好,成本低,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中: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增强对流散热的烟囱效应LED工矿灯,如图1和2所示,包括光源模组1、散热器2和罩设于光源模组1外的灯罩3。
改进之处在于,灯罩3的中心处对应光源模组1向上设有与灯罩3内连通且口朝上的的管道4,散热器2具有形成于通道4与灯罩3之间的散热片21,散热片21之间形成有上下贯穿并连通通道4与灯罩3内的间隙,光源模组1的LED灯11设于散热片21的下侧,管道4形成“烟囱”结构,光源模组1的LED灯11产生的热量对周围空气进行加热,利用热空气密度小,易上浮的原理,使LED灯11周围的热空气透过散热片21的间隙沿管道4向上排走,新的空气补充,以此来增强LED灯11及散热片21周围空气的流动性,进行畅通、快速的自然对流散热。
为了使空气流动更加顺畅,优选地,管道4为上下方向的直筒状。
优选地,散热器2呈圆柱状,匹配容置于管道4的下端靠近灯罩3处,具体结构可为,散热器2分别通过螺钉与管道4和灯罩3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光源模组1的驱动电源12设于管道4内处于散热片21的上侧。
优选地,管道4的上端口的轴心处设有供光源模组1的电线穿过的电线管41,该电线管41通过多个均匀分布的连接条42连接于管道4的上端口边缘,具体结构可为,连接条42整体呈向上拱起状,相邻的连接条42之间形成供热空气排出的通口。
优选地,散热片21的厚度为0.2-2mm,散热片21之间的间距为2-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83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手机软件使用预测方法
- 下一篇:一种嵌入式系统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