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鱼竿堵头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8097.0 | 申请日: | 2013-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139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光彩无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87/00 | 分类号: | A01K8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00 北京市西城区新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鱼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鱼竿堵头
背景技术
鱼竿是一种捕鱼工具,外形为细长杆状物,通常有一个把手,由把手到后端逐渐变细变尖,要用一根钓线连接带有饵料的鱼钩来使用。鱼竿最初是人类用于捕鱼维生的工具,现通常用于户外运动中的钓鱼休闲,同时也会用于一些钓鱼竞技类型的体育或户外比赛。因此人们对于鱼竿的要求也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的鱼竿易滑动脱落,透气性不好,功能单一,结构单一,使用极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鱼竿堵头。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提供一种鱼竿堵头,包括把堵和顶堵3,所述把堵安装在鱼竿的把端,所述顶堵安装在鱼竿的顶端;
所述把堵包括互相连接的后堵1和加减机构2;所述加减机构2内部含有可放置重物的空间,用于增减所述把堵的重量;
所述顶堵3为方形,用于防止鱼竿在平面上滚动;所述顶堵3的顶端设有干燥孔4,用于排出鱼竿内的湿气。
进一步,所述加减机构2放置重物的空间被橡胶套5分为多个部分。
进一步,所述加减机构2放置重物的空间被橡胶套5分为相等的三部分。
进一步,所述重物为铅皮。
进一步,所述加减机构2外部设有螺纹。
进一步,所述后堵1为半球形。
进一步,所述后堵1上设有拉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便于携带,不易滑落,防潮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鱼竿堵头的把堵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鱼竿堵头的顶堵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3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施例的一种鱼竿堵头的结构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把堵和顶堵3,所述把堵安装在鱼竿的把端,所述顶堵3安装在鱼竿的顶端;
所述把堵包括互相连接的后堵1和加减机构2;所述加减机构2内部含有可放置重物的空间,用于增减所述把堵的重量;自行加减重量,利用了杠杆原理,减轻钓手长期握竿时的压力。
所述顶堵3为方形,用于防止鱼竿在平面上滚动;所述顶堵3的顶端设有干燥孔4,用于排出鱼竿内的湿气。
所述加减机构2放置重物的空间被橡胶套5分为多个部分。
所述加减机构2放置重物的空间被橡胶套5分为相等的三部分。
所述重物为铅皮。
所述加减机构2外部设有螺纹。
所述后堵1为半球形。
所述后堵1上设有拉手。堵头方形设计,避免了鱼竿间摩擦碰撞而导致的表面喷涂脱落,增加鱼竿摆放稳定性,防止鱼竿滚动掉入水中。
干燥孔的设计,改善传统鱼竿前堵不透气,导致鱼竿受潮问题,保证主竿内部支竿的干燥、透气。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安全,便于携带,不易滑落,防潮效果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光彩无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光彩无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80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