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浮动式水平回弯稀油回油软管支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7484.2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49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原博;韩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2 | 分类号: | F16L3/02;B21C47/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罗笛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浮动 水平 回弯稀油回油 软管 支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轧制设备技术领域,属于开卷或卷取机上(或类似工况设备中)随开卷或卷取机浮动缸的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浮动式水平回弯稀油回油软管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板材生产线中,开卷机及卷取机大多为集中稀油润滑,稀油回油胶管需随浮动缸移动,而且,回油管路需倾斜一定角度,才能保证回油通畅。但在胶管处,因胶管为立体空间结构,拖链无法安装,而且较为笨重,所以基本上不采用。
目前采用两种方案实施:1)采用铠装胶管直接连接,胶管自身在水平平台上摩擦移动,这种结构胶管会因自身重力下垂,不能很好的保证回油坡度,在回油流量较大的情况下会造成回油不畅,甚至出现漏油现象。2)采用抽拉式回油管,这种结构对于回油流量较小的设备使用效果较好,但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浮动式水平回弯稀油回油软管支撑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稀油回油胶管,不能保证稀油回油通畅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动式水平回弯稀油回油软管支撑装置,在开卷机的台面上连接有稀油回油软管,稀油回油软管的管路上套装有多个支撑单元,各个支撑单元均设置在移动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浮动式水平回弯稀油回油软管支撑装置,其特征还在于:
支撑单元的结构是,包括垫板,垫板向上连接有卡箍,垫板的两端向下分别连接有一个万向球,每个万向球与垫板的连接杆上设置有一调整螺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保证开卷或卷取机浮动行程的前提下,使用浮动式水平回弯稀油回油软管支撑装置,使得回油软管在长度方向与钢管(中间管路)向下倾斜的角度相同,进而保证稀油回油通畅,并且避免软管在移动过程中因摩擦造成损坏。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作,效果明显,节省成本;而且可以将原来的铠装软管用普通软管代替,大大的降低生产成本,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所在的开卷机及回油管路后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所在的开卷机及回油管路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开卷机,2.稀油回油软管,3.支撑单元,4.移动平台,5.卡箍,6.垫板,7.调整螺母,8.万向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2,是本实用新型装置所在的开卷机及回油管路结构,在开卷机1的台面上连接有稀油回油软管2,稀油回油软管2的管路上套装有多个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单元3,各个支撑单元3均设置在移动平台4上。
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的支撑单元3的结构是,包括垫板6,垫板6向上连接有卡箍5,垫板6的两端向下分别连接有一个万向球8,每个万向球8与垫板6的连接杆上设置有一调整螺母7。
卡箍5和垫板6连接用于固定稀油回油软管2,万向球8通过调整螺母7固定在垫板6上,万向球8的球面向下座在移动平台4上。
参照图1、图2,软管水平落差(尺寸A)和软管回弯距离(尺寸B)确定后,根据浮动距离及软管尺寸便可确定出稀油回油软管2的长度,进而便可得到稀油回油的回油坡度一般为1°~5°,通过调整万向球8上的连接螺母7,便可使稀油回油软管2在长度方向上保持一个角度不变,从而保证回油坡度,很明显该坡度不会因为开卷(卷取)机的浮动而变动,这样便很好的解决了回油不畅的问题,另外,因为胶管有多个支撑单元3保护,不会和移动平台4产生摩擦,这样也就不需要进行铠装,只要普通的软管即可,大大的节省了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中冶陕压重工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74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爪压式防拉线扣
- 下一篇:一种电磁阀免螺钉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