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梯用低耗能接触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4613.2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580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04 |
发明(设计)人: | 史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升华电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58 | 分类号: | H01H50/58;H01H4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刘付兴 |
地址: | 10130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梯 耗能 接触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接触器,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梯用低耗能接触器。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1和图2所示, 接触器1一般多为触点式接触器,通过采用接触器电磁线圈2通电,电磁铁3产生磁场,使附近的铁芯4在磁感应的作用下,靠近接触器电磁线圈2和电磁铁3,进而带动触点动作,实现通断状态的改变,当接触器电磁线圈2通电后,电磁铁3产生磁吸力,继而使两个固定触点5与活动触点6接触,两个固定触点5被导通。
在现有技术中,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当接触器1的铁芯4与电磁铁3接触时,将产生较大的撞击声音,并且电流始终维持在较大的初始电流下,而实际上,磁感应强度很大,不需要很大的电流,一般接触器电磁线圈2耗能始终在一个较高的状态下,不会因为铁芯4和电磁铁3接触下磁感应强度最强而减小维持电流。
通常,接触器壳体27为PVC工程塑料材质制成,只有一层壳体,加上两个铁质部件的撞击,声音很大,对电梯的使用造成了噪音污染和高能耗。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用低耗能接触器,通过本技术方案,有效的解决了噪声和降低功耗的设计,对避震、隔音和电流控制进行了改进,从而获得更适合电梯应用下产品。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梯用低耗能接触器,包括有电磁铁、接触器电磁线圈、铁芯和固定触点和活动触点,所述活动触点设置在铁芯上,所述固定触点设置在与活动触点相对应位置上,所述电磁铁设置在接触器电磁线圈内,还包括有复位弹簧和线圈控制电路,所述铁芯后部设置有铁芯锥杆,所述电磁铁为环型,所述铁芯锥杆插装在电磁铁内,所述复位弹簧套装在铁芯锥杆上,所述复位弹簧的前端抵压在铁芯上,复位弹簧的后部抵压在电磁铁上。
所述铁芯锥杆的尾部设置有尾锥,在电磁铁的尾部外侧设置有数个与铁芯锥杆的尾锥面相平行的橡胶弹垫,在橡胶弹垫与尾锥之间设置有钢珠。
所述线圈控制电路包括有接触器整流桥、延时继电器整流桥、接触器电磁线圈和延时继电器线包,电源火线经相并联的电容C1和延时继电器工作触点与接触器整流桥的A端相连接,电源火线经电容C3与延时继电器整流桥的A端相连接,所述接触器整流桥的B端和延时继电器整流桥的B端分别与电源零线相连接;电容C2与电阻R1相串联后和接触器电磁线圈的两端分别并联连接在接触器整流桥的C端和接触器整流桥的D端上,接触器辅助触点与电阻R2相串联后同电容C4和延时继电器线包的两端共同并联连接在延时继电器整流桥的C端和延时继电器整流桥的D端上。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有接触器壳体,所述接触器设置在由PVC材料制成的接触器壳体内,所述铁芯锥杆的尾锥所对应的接触器壳体内侧面上设置有减震垫。
所述接触器壳体外侧设置有由吸音石棉材料制成的降噪外壳,所述降噪外壳内的四角位置设置有避震弹簧,所述避震弹簧的外侧端抵压在降噪外壳内侧上,所述避震弹簧的内侧端抵压在接触器壳体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电梯用低耗能接触器,通过本技术方案,当线圈通电时,尾锥与橡胶弹垫吻合接触,钢珠被推入橡胶弹垫中,钢珠在述铁芯锥杆的尾锥尖端侧面缓解撞击的剧烈程度,接触器壳体与降噪外壳,通过避震弹簧使带有按触器壳体的接触器悬挂在降噪外壳内,降噪外壳具有吸附空气中传播声音,接触器的声音传播减弱,从而使接触器整体变得安静,并且利用电容C1的限流特性,使铁芯和电磁铁处于磁感应强度最强的状态下,仅用原来电流的50%,甚至更少的电流就可以维持吸附在一起的状态,从而达到了进一步节能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一中触点断开状态结构原理图。
图2为图1的触点接触状态结构原理图。
图3为现有技术二中触点断开状态结构原理图。
图4为图3的触点接触状态结构原理图。
图5为图3的剖视状态结构原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触点断开状态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触点接通状诚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具有接触器壳体的接触器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线圈控制电路原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升华电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升华电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461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即食莼菜的加工方法和包装方式
- 下一篇:改善猪肉品质的天然中草药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