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潜油电泵电缆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4530.3 | 申请日: | 2013-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23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守军;吴非;罗恩勇;鲁笛;卞子峰;郭英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9/00 | 分类号: | H01B9/00;H01B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潜油电泵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采油工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为电潜泵配套使用的潜油电泵电缆。
背景技术
潜油泵电力电缆是潜油电泵机组配套使用的专用电缆,敷设于油井中,电缆下端与井下电机的引接电缆相连,上端与地面控制柜相连接,为井下机组传递电能。潜油泵电力电缆一般有可分为圆形和扁形两种,受油井套管狭小空间的限制,通常潜油泵电力电缆以扁形为主,电缆结构主要由导体、绝缘层、阻挡层、护套层、铠装层等部分组成。
在使用时,潜油泵电力电缆一般采用捆绑于油管外壁的方式,随油管下入井内。由于油井中工作条件恶劣,常处于高温、高压,以及含油气等腐蚀性很强的环境中。现有的电泵电缆一般只有传递动力的作用,没有对井下机组进行温度监测的功能,需要采用分布式光纤、热电偶测温技术等对井下管柱及机组实现温度监测,但由于测温光纤线和电缆一样也采用与油管捆绑方式下井,而油管外同时捆绑两条线缆会使油井作业施工难度加大,更容易造成电缆被挤压伤害失效,使得在电泵井中应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
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潜油电泵电缆,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潜油电泵电缆,通过设置电缆线及测温光纤线,具有同时动力传递及辅助测温的功能,克服了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潜油电泵电缆,其设有一截面呈扁平状的护套,所述护套内并排设有三电缆线及一测温光纤线,其外侧包覆一铠装层。
如上所述的潜油电泵电缆,其中,所述护套中在各所述电缆线及测温光纤线之外的空隙内填充有绝缘材料,所述绝缘材料为聚丙烯。
如上所述的潜油电泵电缆,其中,所述电缆线包括一导体、一绝缘层、一阻挡层及一保护层,所述绝缘层、阻挡层及保护层由内至外依次包覆在所述导体的外侧,所述测温光纤线包括一放置于钢管内的测温光纤,所述钢管的外侧包覆有一光纤保护层。
如上所述的潜油电泵电缆,其中,所述导体为由无氧铜杆拉制而成的导线,所述绝缘层由聚丙烯制成,所述阻挡层由聚四氟乙烯制成,所述保护层及光纤保护层由丁晴橡胶制成。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潜油电泵电缆,设置有电缆线及测温光纤线,通过将两者组装为一体,与电潜泵配套使用,实现了为井下机组传递动力和温度监测的双重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潜油电泵电缆的组成结构剖面图。
主要元件标号说明:
100 潜油电泵电缆
1 护套 2 电缆线
21 导体 22 绝缘层
23 阻挡层 24 保护层
3 测温光纤线 31 光纤
32 钢管 33 光纤保护层
4 铠装层 5 绝缘材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潜油电泵电缆100,设有一截面呈扁平状的护套1,所述护套1内并排设有三电缆线2及一测温光纤线3,其外侧包覆一铠装层4。
其中,所述护套1中在各所述电缆线2及测温光纤线3之外的空隙内填充有绝缘材料5,所述绝缘材料5为聚丙烯。即如图所示,所述护套1的内腔中在电缆线2及测温光纤线3之外的部分填充有该绝缘材料,提高了各线缆之间的绝缘性能。
另外,所述电缆线2包括一导体21、一绝缘层22、一阻挡层23及一保护层24,所述绝缘层22、阻挡层23及保护层24由内至外依次包覆在所述导体21的外侧,所述测温光纤线3包括一放置于钢管32内的测温光纤31,所述钢管32的外侧包覆有一光纤保护层33。
进一步地,所述导体21为由无氧铜杆拉制而成的导线,所述绝缘层22由聚丙烯制成,所述阻挡层23由聚四氟乙烯制成,所述保护层24及光纤保护层33由丁晴橡胶制成。
在电泵油井作业时,将本实用新型的潜油电泵电缆捆绑固定在油管柱的外壁,并随油管柱下入井内,其中,各电缆线2的下端与井下电机的引接电缆相连,其上端与地面控制柜相连接,为井下机组传递电能;测温光纤线3上端对应连接地面的终端机,辅助测温,对井下温度进行监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45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组合开关
- 下一篇:一种带有双层绝缘结构的扁电力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