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4092.0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9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东;华海涛;邹洪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J5/10 | 分类号: | G01J5/1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杜军 |
地址: | 310018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at89c51 单片机 红外 测温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单片机系统领域,涉及一种测温系统,具体涉及一种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工频感应加热炉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工频感应回火加热炉采用感应加热原理进行加热。将轴承套圈放在有足够功率输出的感应线圈中,在工频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工件的表面形成强大的感应电流,使得工件能够迅速升温,从而实现工件的回火。感应加热回火炉建造设计的特点是除了工件加热温度以外,其他所有工艺参数都是固定的,而加热温度是由感应线圈通过电流决定,感应电流由感应电压决定,控制感应线圈电压就可以保证工件所达到的温度,温度与电压之间存在着对应的固定关系。然而,回火炉的温度是靠观察回火后工件的颜色来调压控制的。现有的回火工艺要求加热温度为205±5℃,但是该工序是控制加热电压,无温度测量装置和记录,不符合ISO9000质量体系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
本实用新型一种AT89C51单片机红外测温系统包括电源管理模块、控制模块、信号采集模块、可编程接口模块、扫描操作模块和温度显示模块。
电源管理模块包括电源管理芯片IC1,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第一滤波电解电容C1,第二滤波电解电容C2,第三滤波电容C3,第四滤波电容C4,电源管理芯片IC1型号为LM7508。
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的阳极接给定的12V电源,第一防反接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滤波电解电容C1的正极、电源管理模块IC1的1脚连接,电源管理模块IC1的2脚与第二滤波电解电容C2的正极、第三滤波电容C3的一端、第四滤波电容的C4的一端连接并作为+5V电源输出端口,第一滤波电解电容C1的负极与第二滤波电解电容C2的负极、第三滤波电容C3的另一端、第四滤波电容C4的另一端、电源管理模块IC1的3脚连接并接地。
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和第三控制模块;所述的第一控制模块包括第一控制芯片IC2,第五滤波电容C5,第六滤波电容C6,第七滤波电解电容C7,第八滤波电解电容C8,第九滤波电容C9,第一上拉电阻R1,第二上拉电阻R2,第三上拉电阻R3,第四上拉电阻R4,第五上拉电阻R5,第六上拉电阻R6,第七上拉电阻R7,第八上拉电阻R8,第九分压电阻R9,时钟晶振Y1,第一复位按键S1,所述的第二控制模块包括第二控制芯片IC3,第十滤波电解电容C10,第十滤波电容C11;所述的第三控制模块包括第三控制芯片IC4,第十二滤波电容C12,第十三滤波电容C13,第十四滤波电容C14;所述的第一控制芯片IC2型号为AT89C51、第二控制芯片IC3型号为74LS373、第三控制芯片IC4型号为2764;
第一控制芯片IC2的32脚、33脚、34脚、35脚、36脚、37脚、38脚、39脚分别与第八上拉电阻R8的一端、第七上拉电阻R7的一端、第六上拉电阻R6的一端、第五上拉电阻R5的一端、第四上拉电阻R4的一端、第三上拉电阻R3的一端、第二上拉电阻R2的一端、第一上拉电阻R1的一端连接,第一上拉电阻R1、第二上拉电阻R2、第三上拉电阻R3、第四上拉电阻R4、第五上拉电阻R5、第六上拉电阻R6、第七上拉电阻R7、第八上拉电阻R8的另一端连接并与电源管理模块IC1的+5V电源输出端口连接;
第一控制芯片IC2的9脚与第一复位按键S1的一端、第七滤波电解电容C7的负极以及第九分压电阻R9的一端相连,第一复位按键S1的另一端、第七滤波电解电容C7的正极接+5V工作电源,第九分压电阻R9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2脚接一个反门与编程接口模块的芯片IC6(8279)的17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6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7脚通过一个与非门与信号采集模块的芯片IC5的13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7脚与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7脚通过一个与非门与信号采集模块的芯片IC5的12脚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8脚与晶振Y1的一端以及第六滤波电容C6的一端相连,第一控制芯片IC2的19脚与晶振Y1的另一端以及第五滤波电容C5的一端相连,第五滤波电容C5的另一端与第六滤波电容C6的另一端连接并接地;第一控制芯片IC2的20脚接地;第八滤波电解电容C8的正极以及第九滤波电容C9的一端接5V工作电源,第八滤波电解电容C8的负极以及第九滤波电容C9的另一端接地,第一控制芯片IC2的40脚接+5V工作电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未经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40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