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纤毛生物转盘、污水处理装置和污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2762.5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25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白璐;宋乾武;李志;武少伟;王文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璐;宋乾武;李志;武少伟;王文君 |
主分类号: | C02F3/08 | 分类号: | C02F3/08;C02F9/14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7 | 代理人: | 刘洪勋 |
地址: | 100012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毛 生物 转盘 污水处理 装置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纤毛生物转盘及由其组成的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和包括该装置的一种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水体污染情况十分严峻,特别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其生活污水来源分散、配套设施及处理工艺落后、以及环保意识缺乏,污水几乎未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水库之中,导致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人民饮水安全受到威胁。
农村生活污水可分为黑水和灰水两类。黑水通常指厕所冲洗粪便的高浓度污水,其可以与农业无害化利用相结合,如用粪便堆肥产品、尿液农业利用等;灰水指除冲厕外的厨房、洗衣、洗浴等所用过的低浓度污水,可处理后回用。
当今我国国内农村应用较多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厌氧技术和土地处理技术为主,主要有化粪池、厌氧生物膜池、厌氧沼气池、人工湿地、快速渗滤处理系统、地下渗滤处理系统等。厌氧技术能耗低,适合处理高浓度污水,即黑水,但处理效率低,出水水质差,对于浓度本来就比较低的灰水处理效率则更低。此外厌氧技术及土地处理技术占地面积也比较大。
生物转盘属于好氧生物污水处理技术。生物转盘在我国应用广泛,是一种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无需曝气,比活性污泥法能耗低,无污泥膨胀所带来的麻烦,维护管理简单方便。与厌氧技术相比,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比较适合灰水的处理。
生物转盘的盘片作为生物膜的载体,盘片材料直接影响了生物转盘的处理效果。生物转盘常见的材料有泡沫塑料板、塑料光板、塑料波纹板、玻璃钢、钢板、木板、竹板等。但这些盘片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比表面积小、挂膜性能差。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生物转盘盘片,使其比表面积大,挂膜性能好,并如何用其设计出一种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的污水处理装置,是本领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物转盘,并用该转盘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再用该装置提供一种配有上、下游设备的污水处理系统。该生物转盘比表面积大,挂膜性能好,该污水处理装置及系统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纤毛生物转盘,内层为支撑材料,外层固定纤毛材料。
优选地,该纤毛生物转盘盘片内层的支撑材料呈网状结构。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内部的网状支撑材料既保证了盘片的稳固又减轻了盘片重量,外层的纤毛材料保证了较大的比表面积和挂膜性能,从而提高处理污水的效率。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多级并排布置的处理区,各所述处理区内分别设有纤毛生物转盘组,所述纤毛生物转盘组安装于转盘驱动轴,所述纤毛生物转盘组包括多个同轴且间隔排列分布的纤毛生物转盘,所述处理区之间形成连续的“S”形流道。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处理区之间由管道连通;所述管道前后依次交错排列。
优选地,所述纤毛生物转盘组的每个盘片设有多个固定孔,相对应的固定孔之间由平行于转盘驱动轴的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的纤毛生物转盘盘片间的螺栓上设有套管。
优选地,所述纤毛生物转盘盘片间的间距为2cm-4cm。
采用这样的布置后,每一级处理区相互隔开,有效避免相邻两级流体混合。处理区间的套管前后依次交错排列,另处理区间形成“S”形流道,使水流可以完全流过生物转盘组净化。在盘片间用螺栓连接,有效避免转盘倾斜,在螺栓上套上固定长度的套管,可有效控制盘片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处理系统,包括上游设备、污水处理装置、下游设备。其中上游污水处理设备出水管与污水处理装置进水管相连接,污水处理装置出水管与下游污水处理设备进水管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上游污水处理设备包括污水排水管、沉淀池、提篮格栅、隔油池;所述提篮格栅置于沉淀池内;所述污水排水管与沉淀池相连;所述沉淀池与隔油池之间由带孔的隔板隔开。
采用这样的设计和布置后,污水处理系统可完成完整的污水处理过程,在上游设备进行不溶物和悬浮物的过滤,将生物污泥和脱落的生物膜等在下游设备进行进一步过滤沉淀,从而使中间部分的污水处理装置发挥最大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纤毛生物转盘盘片构造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的平面布置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璐;宋乾武;李志;武少伟;王文君,未经白璐;宋乾武;李志;武少伟;王文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276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