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PM2.5空气净化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70254.3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429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19 |
发明(设计)人: | 胡伟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蕴晖康达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00;F24F13/2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8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m2 空气 净化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M2.5空气净化器。
背景技术
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细颗粒物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此外,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要更大,因为直径越小,进入呼吸道的部位越深。10μm直径的颗粒物通常沉积在上呼吸道,2μm以下的可深入到细支气管和肺泡。细颗粒物进入人体到肺泡后,直接影响肺的通气功能,使机体容易处在缺氧状态。大量吸入将导致尘肺病或者肺癌。其中,发表于《美国医学会杂志》的一项研究表明,PM2.5会导致动脉斑块沉积,引发血管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最终导致心脏病或其他心血管问题。这项始于1982年的研究证实,当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μg/m3,就会带来死亡风险的上升。浓度每增加10μg/m3,总的死亡风险会上升4%,心肺疾病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6%,肺癌带来的死亡风险上升8%。此外,PM2.5极易吸附多环芳烃等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使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机率明显升高。
现行的防治办法一般是采用过滤法、水吸附法和植物吸收法;过滤法是采用包括空调、加湿器、空气清新器等,优点是明显降低PM2.5的浓度,缺点是滤膜需要清洗或更换;水吸附法是采用超声雾化器、室内水帘、水池、鱼缸等,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亲水性PM2.5,缺点是增加湿度,憎水性PM2.5不能有效去除;植物吸收法:植物叶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PM2.5,优点是能产生有利气体,缺点是吸收效率低,有些植物会产生有害气体。
目前市场上出现很多的针对PM2.5的净化器,但是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只能净化设备周围很小范围内的空气,而且还是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在空气流通的环境里根本起不到多大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PM2.5空气净化器,结合过滤法和水吸附法,利用涡旋发生器产生的离心力和向心力使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分离,从而得到洁净的气体。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PM2.5空气净化器,设有PM2.5空气净化器壳体,壳体内设有送风机、高压水泵、涡旋发生器、空气干燥器、消声器;所述送风机通过送风管道与涡旋发生器连接,涡旋发生器通过高压水管连接高压水泵,涡旋发生器的出风口通过风道与空气干燥器的进风口连接,所述空气干燥器上面设有消声器,消声器上面设有洁净空气排气口。
所述涡旋发生器内设有风道,风道侧壁上设有若干高压水管,高压水管上设有若干窄缝螺旋发生器,所述窄缝螺旋发生器按照螺旋状分布在高压水管上。
所述空气干燥器内设有百叶风道和吸水装置,百叶风道四周设有吸水装置顶部设有盲板;百叶风道内设有螺旋状分布的旋转百叶板;吸水装置顶面设有干燥气体出气口,墙壁中填满吸水材料,吸水材料下面设为排水口。
所述消声器通过吸音棉等消纳涡旋发生器和空气干燥器的声音。
原理:由送风机将含尘气体经由送风管道送入涡旋发生器,进行过滤净化,净化后的含湿气体进入空气干燥器,含湿气体干燥后经由消声器消除噪声由洁净空气排气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送风机将室外空气经过涡旋发生器过滤净化后送入室内,使其室内产生一个大于室外100Pa的气压,而室内外产生一个负压,室外的有害气体就不能进入室内,室内就永远保持空气的洁净。本实用新型结合了过滤法和水吸附法,利用涡旋发生器产生的离心力和向心力使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细颗粒物分离,利用空气干燥器除去空气中水分,经由消声器消除噪声,从而得到洁净的气体。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全面,净化空气快速彻底,具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蕴晖康达高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蕴晖康达高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7025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面向用户的物联网服务平台及远程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数字化智能型变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