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全自动羽毛球发射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8110.4 | 申请日: | 2013-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232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徐伟;马耀鹏;陈志全;吴聪仁;饶冠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A63B69/40 | 分类号: | A63B69/40;A63B67/18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羽毛球 发射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羽毛球发射器,尤其涉及的是全自动羽毛球发射器。
背景技术
在日常的羽毛球训练中,常常需要在训练者训练时由另外一个人不间断的发球。这样的训练往往又费时又费力,不便长期训练。为了能够方便运动员训练,目前已出现有羽毛球发射器,但是,这些羽毛球发射器并没有将方便最大化,不具备自动整理球的功能,打过的羽毛球会散落一地,在整理球的时候比较繁杂,需要耗费巨大的精力和人力去将羽毛球装进球管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方便实用、集自动整理与自动发射为一体的全自动羽毛球发射器。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全自动羽毛球发射器,包括自动整理装置和自动发射装置,所述自动整理装置包括能做圆周运动的接球器,所述接球器上设有直径介于羽毛球两端直径之间的多个孔,所述接球器上方设有漏斗,所述漏斗上方设有竖向倾斜布置的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上端位于漏斗上方,所述传送带的下端伸入集球器内,所述传送带上设有多个向上倾斜的凸出的挡板,所述接球器下方设有击打器,所述击打器包括多个长度不一的圆柱棒,所述击打器下方设有储球管,所述储球管中设有两个开闭状态相反的机械爪;所述自动发射装置包括输送管、红外感应装置以及由所述红外感应装置控制的气泵机,所述输送管入口置于机械爪下方。
所述机械爪的手柄上设有磁铁。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羽毛球发射器,增加了自动整理装置,实现了对羽毛球的自动传送与自动整理,充分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其自动发射装置采用红外感应装置来控制气泵机的开关,从而实现感应气压发球,实现了羽毛球自动传送、自动整理与自动感应气压发球一系列自动化操作,在羽毛球训练中能稳定高效的发球,成为个人或团体训练时的得力陪练利器,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全自动羽毛球发射器,包括自动整理装置和自动发射装置。自动整理装置包括能做圆周运动的接球器1,接球器1上设有直径介于羽毛球两端直径之间的多个孔11,接球器1上方设有漏斗2,漏斗2上方设有竖向倾斜布置的传送带3,传送带3的上端位于漏斗2上方,传送带3的下端伸入集球器4内,传送带3上设有多个向上倾斜的凸出的挡板31,接球器1下方设有击打器5,击打器5包括多个长度不一的圆柱棒,击打器5下方设有储球管6,储球管6中设有两个开闭状态相反的机械爪,机械爪前端恰好可以卡住羽毛球,机械爪手柄处的两侧装有磁铁,机械爪的手柄上设有磁铁。自动发射装置包括输送管7、红外感应装置8以及由红外感应装置8控制其开关状态的气泵机9,输送管7入口置于机械爪下方。
全自动羽毛球发射器操作过程如下:由自动整理装置的集球器4将收集的羽毛球通过传送带3上的挡板31送到接球器1上方的漏斗2中,羽毛球随着漏斗2上的管道落下做自由落体运动落入接球器1上的多个孔11中,未顺利落入的羽毛球被挡板31挡住落入集球器4中,再次循环。接球器1做圆周运动转动到击打位置时,击打器5的圆柱棒将接球器1的孔11中的球顶出击打滑落到储球管6中,由于击打器5的圆柱棒长短不一,故羽毛球会有秩序的一个一个下落,以避免从接球器1的孔11中出去的羽毛球堵塞下方的储球管6,储球管6中由机械爪卡住羽毛球,当一个机械爪卡住时另一个机械爪分开,如此实现羽毛球一个接一个的有序的进入自动发射装置的输送管7中,输送管7出口的羽毛球将红外线挡住,红外感应装置8感应到后自动启动气泵机9,由气泵机9喷出的气流将羽毛球发射出去。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安徽省科普产品工程研究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811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