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指套扩张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64512.7 | 申请日: | 2013-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811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8 |
发明(设计)人: | 曹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国华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57/04 | 分类号: | B29C5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郑自群 |
地址: | 231202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指套 扩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电缆附件加工设备,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电缆附件三指套的扩张机。
背景技术
支套是电缆安装工程中的常规部件,冷缩式电缆支套具有体积小、操作方便的特点,因而目前国内外普遍在出厂前完成扩张加工(一般扩张在支撑管上;一定长度的圆柱形支撑管由较窄的塑料条子缠绕焊接制成,放入扩张后的电缆支套内,而后将塑料条子的一端逐步拉离去掉支撑管后,支套就抱合固定在电缆上)。
现有的三指套扩张机,操作原理是靠电机转动的力量把三指套的指头和指身扩开,动作非常缓慢效率特低,因此无法适应企业的生产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三指套扩张机,通过圆环形的扩张本体上设置气缸带动的扩张装置将三指套扩张开,达到扩张的效果,同时还可以通过气动控制元件调节气功的运动方向和大小,调节扩张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三指套扩张机,包括圆环形的扩张本体,所述扩张本体外面设置有气缸结构,所述气缸结构连接扩张装置;所述扩张本体上设置有通向圆心的滑槽,所述扩张装置设置在所述滑槽内;所述扩张装置由设置在所述滑槽内可沿 滑槽移动的移动杆和垂直所述移动杆末端的扩张杆组成,所述气缸结构还连接气动控制元件。
所述气缸结构数量为6个,所述滑槽、移动杆和扩张杆的数量与所述气缸结构的数量相同;
所述扩张杆的宽度小于所述滑槽的宽度,所述扩张杆固定在所述移动杆上可以沿所述滑槽移动。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为:在生产中靠气动动作,效率超出以往的电机操作的至少三倍以上,并且气动控制元件还可以保证对扩张过程的实时控制性和稳定性,提供扩张工作的效率,非常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水平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 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图2所示,一种三指套扩张机,包括圆环形的扩张本体1,所述扩张本体1外面设置有气缸结构2,所述气缸结构2连接扩张装置3;所述扩张本体1上设置有通向圆心的滑槽4,所述扩张装置3设置在所述滑槽4内;所述扩张装置3由设置在所述滑槽4内可沿滑槽4移动的移动杆31和垂直所述移动杆31末端的扩张杆32组成,所述气缸结构2还连接气动控制元件。
上述结构的设置可以保证气缸结构数量为6个,所述滑槽、移动杆和扩张杆的数量与所述气缸结构的数量相同,配套的设置都为6个,这是经过反复的实验研究发现6个,可以更有效的保证扩张效果时不会由于扩张杆32太少导致的扩张效果不理想,也不会因为扩张杆32太少而导致扩张杆32插入三指套管太多而操作不便,同时浪费气缸的资源的问题。
在实际的扩张过程中,首先扩张杆32聚拢在扩张本体1的圆心处,三指套管插入到扩张杆32上,同时控制气动控制元件(图中未标示)操作气缸结构2工作,包括气缸的进气量等参数,气缸结构2推动扩张装置3工作。
扩张装置的移动杆31向外沿滑槽4移动,由于扩张杆32的宽度小于所述滑槽4的宽度,所述扩张杆32固定在所述移动杆31上可以沿所述滑槽4移动,因此移动杆带动末端的扩张杆32也向外移动,这样就达到扩张的效果。
当扩张到预定的效果,同时控制气动控制元件调节气缸的进气量大小,气缸结构2带动移动杆31向扩张本体1的圆心处移动,扩张杆32全部聚拢,此时三指套管即可取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 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国华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国华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645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换刀夹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利用废弃大理石粉制备热电厂脱硫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