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撞击流反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8415.7 | 申请日: | 2013-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29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杨侠;余蓓;罗燕;郭钊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J19/26 | 分类号: | B01J19/26;B01J14/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唐万荣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撞击 反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领域的反应器,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液相反应过程的循环撞击流反应器。
背景技术
撞击流反应器是一种应用于化工领域的新型反应器,利用两股高速流体相向撞击达到增大传热、传质速率的目的,已成功应用于吸收、混合、传热及结晶等化工过程。目前大多数的撞击流反应器是在导流筒内设置螺旋桨结构使得流体加速并相向撞击,但因安装螺旋桨的电机轴是悬臂结构,容易导致整个装置的不稳定和易损伤,由此减少反应器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立式式撞击流反应器,它不仅保持了螺旋桨结构撞击流反应器的高效混合性能,而且增强了反应器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它结构简单,降低成本,易操作维修,同时缩短了返混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性能。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反应器壳体、进料管、卸料管、泵和循环管道,所述进料管和卸料管设置在反应器壳体上,所述泵的入口通过循环管道与反应器壳体的底部相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应器壳体上还水平同轴对称设置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所述第一喷嘴和第二喷嘴的出口相对设置且间隔有设定距离以形成物料相向撞击区,其入口通过循环管道与泵的出口相连通。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反应器壳体上设置多对喷嘴,所述每对喷嘴水平同轴对置。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有所述喷嘴的轴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按上述技术方案,还设有多个泵,所有所述泵的入口分别通过循环管道与反应器壳体的底部相连通,其出口通过循环管道与所述喷嘴的入口相连通。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进料管设置在反应器壳体的上端。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卸料管设置在反应器壳体的下端。
按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反应器壳体的形状为竖直放置的圆筒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反应器壳体底部设置循环管道与泵相连通,以利用物料的重力作用使物料被泵抽吸再经循环管道输送至水平设置在反应器壳体上的喷嘴,物料经喷嘴喷出相向撞击进行混合,混合后的物料再在重力作用及泵的抽吸作用下经循环管道输送至喷嘴,使物料再次相向撞击混合,如此依次循环,达到高效混合物料的效果。
为了进一步缩短返混时间,采用多对喷嘴,与多个泵形成多路循环管路,提高了物料混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设有一对喷嘴和一个泵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有两对喷嘴和两个泵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3中B-B线的剖视图。
其中, 1进料管、2反应器壳体、3循环管道、4-1第一喷嘴、4-2第二喷嘴、4喷嘴、5-1第一泵、5-2第二泵、5泵、6卸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2所示,立式撞击流反应器包括反应器壳体2、进料管1、卸料管6、泵5和循环管道3。反应器壳体2的形状为竖直放置的圆筒形,进料管1和卸料管6设置在反应器壳体2上,进料管1设置在反应器壳体的上端,卸料管6设置在反应器壳体的下端。泵5的入口通过循环管道3与反应器壳体2的底部相连通,反应器壳体2上还水平同轴对称设置第一喷嘴4-1和第二喷嘴4-2,第一喷嘴4-1和第二喷嘴4-2的出口相对设置且间隔有设定距离以形成物料相向撞击区,其入口通过循环管道3与泵5的出口相连通。反应器壳体2、循环管道3、第一喷嘴4-1、第二喷嘴4-2和泵5相连通形成一路循环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工程大学,未经武汉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841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实验室用离子交换装置
- 下一篇:聚脂浆料添加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