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网络光纤收发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320356969.3 | 申请日: | 2013-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00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 发明(设计)人: | 孙秀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秀清 |
| 主分类号: | H04B10/40 | 分类号: | H04B10/40;H04B10/2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0136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络 光纤 收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视频监控行业内的视频数据传输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支持内嵌式网管功能并能提供多业务传输处理的网络光纤收发器。
背景技术
当前视频监控行业中使用的网络摄像机的数量越来越多,网络规模越来越庞大,因此在传输通道上除了传输普通的以太网数据之外,还需要设计有稳定可靠的通道用以传送控制数据或网络管理数据,便于网络的开通和维护,降低网络开通成本,同时对网络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业务异常及故障能够实现远程分析定位。
现在业界普遍流行的网管方案是,给每一个网络光纤收发器分配一个固定IP地址,通过专门的数据通道实现WEB管理。但随着网络摄像机数量的快速增加,以及网络规模扩展,其缺点也越来越突出。首先,每一台收发器分配一个IP地址,会造成IP地址的极大浪费;其二,从网络管理的角度,庞大的路由数据给网管数据的快速分析,处理及控制造成极大负担;第三,大量的IP地址容易造成网络中的IP地址冲突,对于网络设计,工程实施中的IP管理提出了苛刻的要求。第四,独立的网管通道设计,成本要远远高于带内集成管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以上的诸多缺点,提供了一种支持内嵌式网管功能并能提供多业务传输处理的网络光纤收发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网络光纤收发器,包括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芯片、MCU单片机、第一DATA数据模块、第二DATA数据模块、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SER串化器、DESER解串器、光纤接口和电源供应模块,所述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芯片连接MCU单片机和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所述的MCU单片机连接第一DATA数据模块和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所述的第二DATA数据模块、SER串化器和DESER解串器连接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所述的SER串化器和DESER解串器连接光纤接口,所述的电源供应模块均与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芯片、MCU单片机、第一DATA数据模块、第二DATA数据模块、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SER串化器、DESER解串器和光纤接口连接。
交换芯片连接MCU单片机,通过MCU单片机实现对交换芯片的状态监控和管理;MCU单片机连接第一DATA数据模块,通过MCU单片机实现对网管信息的查询和配置;MCU单片机连接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第二DATA数据模块连接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通过MCU单片机实现对低速数据的查询和配置;MCU单片机连接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SER串化器和DESER解串器连接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SER串化器和DESER解串器连接光缆接口,通过MCU单片机实现对光缆接口状态的查询和配置,这样设计达到了支持内嵌式网管功能并能提供多业务传输处理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以太网交换机的交换芯片包括若干本地网口LAN和一个远程网口WAN,所述的远程网口WAN通过RMII接口和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连接,用于实现各个端口的二层交换功能。
作为优选,所述的MCU单片机通过通用输出输入端口连接交换芯片的SMI接口,MCU单片机使用通用输出输入端口(GPIO)模拟SMI接口,和交换芯片的SMI接口进行通信,实现对交换芯片的状态监控和管理。
作为优选,所述的MCU单片机通过串行总线连接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MCU使用通用输出输入端口(GPIO)模拟串行总线接口和CPLD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进行通信,实现对低速数据、光口状态和网管信息的查询和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MCU单片机通过UART通用异步接收发送装置与第一DATA数据模块连接,实现对网管信息的查询和配置。
作为优选,所述的光纤接口包括双纤单模光模块和SFR光模块,其中双纤单模光模块和SFR光模块兼容,在同一个位置可以根据不同的需求选焊。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DATA数据模块连接网络管理系统,实现对网管信息的查询和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超级终端的管理模式,省略了由IP管理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并实现了网管信号与数据信号的集成传输,有效利用了传输带宽,并保证了网管信号传输的安全和质量,同时较传统方案成本大幅降低,支持内嵌式网管功能并能提供多业务传输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秀清,未经孙秀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696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