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尺寸检测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6296.1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62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方双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曹玉平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尺寸 检测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锂离子电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尺寸检测夹具。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设备选择以可充电的二次电池作为电源。锂离子电池作为为一种优秀的二次电源,因其能量密度高、开路电压高、循环寿命长和环保等优点已强势崛起,目前已广泛应用在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电动工具、电动汽车和储能等方面。
近年来,随着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进一步提高,锂离子电池在组装上的尺寸要求更加严格,客户希望生产厂商能严格控制电池顶封宽度尺寸、阴阳极极耳上的密封胶片外露尺寸和阴阳极耳的外露尺寸,以实现更高效地组装电池。因此,能有效地并便捷地检测顶封宽度尺寸、阴阳极极耳上的密封胶片外露尺寸和阴阳极耳的外露尺寸成为电池出货检测的重要需求之一。
目前锂离子电池生产厂商使用的检测用夹具一般是使用CCD光学仪器进行检测。先将电池固定在检测平台上,再找到电池深坑面的主体边缘作为基准线,将基准线清零,然后通过手动移动镜头通过目视找到顶封边,看显示器示数得到电池顶封宽度尺寸,第一次判断电池顶封宽度尺寸是否合格;再继续移动镜头通过目视找到阴极极耳的密封胶片边,第二次判断阴极极耳的密封胶片外露尺寸是否合格;然后还要再继续移动镜头通过目视找到阳极极耳的密封胶片边,第三次判断阳极极耳的密封胶片外露尺寸是否合格;最后以顶封边边缘为基准,测量阴阳极耳的外露尺寸。虽然这种方式测试精度高,但操作繁琐,效率低下。
特别是客户要求100%出货检测时,由于订单数量的变化和设备资源的限制,该种检测方式往往不能满足以上三种尺寸,五个标准的检测要求。而且顶封宽度和密封胶片外露等尺寸在顶封段已确定,无法及时调整工艺参数,造成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客户日益严格的尺寸需求,而提供一种锂离子电池尺寸检测夹具,该夹具可高效检测出顶封宽,密封胶片外露和极耳外露长度不合格的电池,采用该夹具,可以早在顶封段就发现问题,从而修正参数得到解决,避免在出货时优率损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锂离子电池尺寸检测夹具,包括夹具主体、顶边装置和挡条,所述顶边装置和所述挡条分别设置于所述夹具主体,所述顶边装置包括第一槽位、第二槽位、第三槽位和顶边部,所述第一槽位、所述第二槽位和所述第三槽位均设置为长条结构,并且所述第一槽位、所述第二槽位和所述第三槽位均与所述顶边部平行。
所述第二槽位设置于所述第一槽位和第三槽位之间。
所述挡条设置于所述夹具主体一侧的边缘处,并且所述挡条与所述顶边部垂直。
所述夹具主体设置有半圆形缺口。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夹具主体、顶边装置和挡条,顶边装置和挡条分别设置于夹具主体,顶边装置包括第一槽位、第二槽位、第三槽位和顶边部,第一槽位、第二槽位和第三槽位均设置为长条结构,并且第一槽位、第二槽位和第三槽位均与顶边部平行。通过第一槽位、第二槽位、第三槽位和顶边部的设置可高效检测出顶封宽、密封胶片外露和极耳外露长度不合格的电池,采用该夹具,可以早在顶封段就发现问题,从而修正参数得到解决,避免在出货时优率损失。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检测高效,成本低廉,反馈及时,减少了不必要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待检测电池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2所示,一种锂离子电池尺寸检测夹具,包括夹具主体5、顶边装置6和挡条4,顶边装置6和挡条4分别设置于夹具主体5,顶边装置6包括第一槽位1、第二槽位2、第三槽位3和顶边部11,第一槽位1、第二槽位2和第三槽位3均设置为长条结构,并且第一槽位1、第二槽位2和第三槽位3均与顶边部11平行。
优选的,第二槽位2设置于第一槽位1和第三槽位3之间,第一槽位1、第二槽位2、第三槽位3和顶边部11组成检测区,集成在夹具主体5上,且检测区高于夹具主体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62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溶剂法生产橡胶硫化促进剂NS的方法
- 下一篇:散热器进风滤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