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弱耦合腔体滤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4805.7 | 申请日: | 2013-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077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承泽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1/207 | 分类号: | H01P1/207;H01P5/00 |
代理公司: | 成都立信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51100 | 代理人: | 黄立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耦合 滤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通信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移动通信基站、直放站或干线放大器等的弱耦合腔体滤波器。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通信的发展,对于通信信道容量要求也是日益剧增,因此系统设备中需要使用宽带信号处理的宽带滤波器来提高整个系统的信道容量。
带宽(band width)又叫频宽,是指在固定的的时间可传输的资料数量,亦即在传输管道中可以传递数据的能力。在数字设备中,频宽通常以bps表示,即每秒可传输之位数。在通信射频模拟设备中,频宽通常以每秒传送周期或赫兹 (Hz)来表示。
从带宽角度可分为窄带,中带,宽带等类型,其中相对带宽小于20%的属于窄带滤波器,大于40%的属于宽带滤波器,介于20%与40%之间的属于中带滤波器。窄带滤波器的相对带宽:BW=(f2-f1)/f0。 f1,f2分别是通带的起止频率, f0是通带中心频率。
当前市场上也多种多样的滤波器,但一般这样常规滤波器的带宽要求都是中、宽带的滤波器,中带的滤波器一般用腔体容易实现。平常实现窄带的滤波器都是采用用高Q的介质滤波器来实现,但这类结构的滤波器的体积大,成本较高,现有的一些常规的窄带滤波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介质滤波器,其主要特点是插入损耗小,矩形系数好,腔体的体积大,
2.用常规的方法来实现窄带的滤波器因为耦合系数较弱,腔体的耦合窗太窄不易生产与调试。
3.一般腔体滤波器减弱耦合的办法是,调节耦合窗的两边的窗口大小来改变耦合的强弱,但这类的耦合适用于中带或宽带的,如果耦合太弱这种的方法就不能实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腔体滤波器减弱耦合的方式仅适用于中带或宽带、不适用于耦合太弱等技术问题,以提供一种可适用于耦合很弱的工作状态、体积小的弱耦合腔体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弱耦合腔体滤波器,腔体滤波器的端口一1和端口二2之间设有5个谐振电路,每个谐振电路为由电感L、电容C和内阻抗R构成的并联电路,每个谐振电路的一端接于端口一1和端口二2之间,另一端接地;相邻两个谐振电路之间的电路上设有一个减弱耦合块。
本实用新型的弱耦合腔体滤波器,其中所述的腔体滤波器为切比雪夫腔体滤波器或椭圆函数腔体滤波器。
本实用新型弱耦合腔体滤波器的有益效果:相对带宽窄,矩形系数高、体积小,腔体的布局可根据指标的情况而定。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的弱耦合腔体滤波器之电路原理图
图2 常规耦合原理主视图
图3 为图2之俯视图
图4 弱耦合原理主视图
图5 为图4之俯视图
图中标号说明:
1 端口一、2 端口二、3 谐振点一、4 谐振点二、5 谐振点三、6 谐振点四、
7谐振点五、8 耦合一、9 耦合二、10 耦合三、11 耦合四、12 耦合五、13 耦合六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详细结构、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参照附图1-5,通过如下实施方式予以说明。
腔体滤波器的端口一1和端口二2之间设有5个谐振电路,每个谐振电路为由电感L、电容C和内阻抗R构成的并联电路,每个谐振电路的一端接于端口一1和端口二2之间,另一端接地;相邻两个谐振电路之间的电路上设有一个减弱耦合块。所述的腔体滤波器为切比雪夫腔体滤波器或椭圆函数腔体滤波器。
参见附图2-3,一般腔体滤波器的耦合都是由谐振1与谐振2之间的空间耦合进行能量传输,主要是靠调节耦合窗的的窗口m大小来改变耦合的强弱,这种形式的耦合能量较强;
参见附图4-5,本实用新型的弱耦合腔体滤波器采用腔体结构来实现,耦合是除了谐振1与谐振2之间的空间耦合外,为了减弱它们之间的耦合在谐振1与谐振2之间的底部加一减弱耦合块(如图2),改变耦合块的高度h就可减弱耦合,这种结构的耦合可以很弱,并且还可以用高矩形系数的椭圆函数形式来实现,这种弱耦合滤波器的腔体体积小,且可根据实际情况来任意排列腔的布局。
本实用新型的弱耦合腔体滤波器主要有以下的指标:
频带带宽:即是需要满足产品标准电性能技术要求的频率范围。
相对带宽:截止频率f2减去截止频率f1之差除以它们之间的中心频率。
插入损耗:输出功率与输入功率之比值,是衡量通过滤波器时所引起的传输损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成都九洲迪飞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480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卫星天线俯仰传动装置
- 下一篇:一种软包装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手工封装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