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金刚石线走线转向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2910.7 | 申请日: | 2013-06-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16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安增现;陈军涛;赵力伟;李东生;王辉;张立涛;柳丽强;王世磊;王明社 | 申请(专利权)人: | 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D5/04 | 分类号: | B28D5/04;B28D7/00 |
代理公司: | 河北东尚律师事务所 13124 | 代理人: | 王文庆 |
地址: | 055550 河北省邢台***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刚石 线走线 转向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硅棒多线切割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NTC442线切机的金刚石线走线转向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NTC442线切机设计使用范围为钢线携带砂浆的多线切割工艺,但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金刚石线切割工艺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将NTC442线切机进行升级改造以适应发展需求,就迫在眉睫。在将NTC442线切机改造成金刚石线切割工艺过程中,在线切机的绕线室内部,金刚石线在由水平方向向垂直方向或反方向运动时,存在一定的偏离角度,因此走线不是很顺畅,同时由于金刚石线在持续的高速运转,极易发生金刚石线上的金刚石颗粒脱落的现象,这会直接影响金刚石线的切割能力,导致会出现切不动或断线等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保证金刚石线走线顺畅的金刚石线走线转向辅助装置,以减少金刚石线上的金刚石颗粒脱落现象,使金刚石线切割更加稳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金刚石线走线转向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在绕线室内壁上的支架,支架上对称的设有两个第一导向轮,第一导向轮位于原有的水平向导向轮的内侧,第一导向轮的方向与原有的水平向导向轮的方向一致,并且第一导向轮的底部与原有的水平向导向轮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支架上且位于第一导向轮的上方对称的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轮,第二导向轮位于原有的垂直向导向轮的下方,并且第二导向轮的方向与原有的垂直向导向轮的方向一致。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轮倾斜设置,其与竖直面的夹角为40-50°。
其中,所述第一导向轮与竖直面的夹角为46°。
其中,所述第二导向轮与绕线室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原有的垂直向导向轮与绕线室内壁之间的距离。
其中,所述第二导向轮位于对称设置的两个原有的垂直向导向轮之间。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金刚石线在导向轮间的运动角度,使其在高速运转时的扭矩变小,可有效降低金刚石线切割能力下降的问题,使金刚石线切割更加稳定。本实用新型简单实用,有效降低金刚石线上金刚石颗粒的脱落现象,保证了金刚石线的切割能力,是NTC442线切机改造金刚石线切割工艺的一项关键技术,确保了NTC442线切机改造的成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绕线室内壁,2、支架,3、第一导向轮,4、第二导向轮,5、金刚石线,6、原有的水平向导向轮,7、原有的垂直向导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金刚石线走线转向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在绕线室内壁1上的支架2,支架2上对称的设有两个第一导向轮3,第一导向轮3位于原有的水平向导向轮6的内侧,第一导向轮3的方向与原有的水平向导向轮6的方向一致,并且第一导向轮3的底部与原有的水平向导向轮6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导向轮3倾斜设置,其与竖直面的夹角为40-50°,并且第一导向轮3与竖直面的优选夹角为46°;支架2上且位于第一导向轮3的上方对称的设置有两个第二导向轮4,第二导向轮4位于原有的垂直向导向轮7的下方,并且第二导向轮4的方向与原有的垂直向导向轮7的方向一致;第二导向轮4位于对称设置的两个原有的垂直向导向轮7之间,并且第二导向轮4与绕线室内壁1之间的距离大于原有的垂直向导向轮7与绕线室内壁1之间的距离。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2由钢材料焊接而成。图1中,金刚线沿导向轮A→B→C→D→E进线,进行切割,最后沿导向轮e→d→c→b→a出线。本实用新型使NTC442线切机的导向轮组合更加合理,金刚线扭矩变小。当金刚石线高速通过带有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轮组时,金刚石线的走线方向与导向轮的转动方向完全一致,不存在偏离角度,因此走线顺畅,不会造成金刚石颗粒的脱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晶龙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29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