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声蒸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51521.2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1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宋继田;许晓飞;刘建波;李占勇;王慎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1D1/00 | 分类号: | B01D1/00;B01J19/10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刘玲 |
地址: | 30022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声 蒸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发器领域,特别是一种超声蒸发装置。
背景技术
中央循环管蒸发器具有结构紧凑、制造方便、操作可靠等优点,在工业上的应用十分广泛,有“标准蒸发器”之称。中央循环管蒸发器的加热室由一组直立管束组成,在管束中央安装一根较粗的中央循环管。操作时,管束内单位体积溶液的受热面积大于中央循环管内的受热面积,即前者受热好,溶液汽化多,因此管束内的溶液含气量多,致使密度比中央循环管内的溶液小,这种密度差促使溶液作沿中央管下降而沿管束上升的循环运动。
但实际上,由于结构上的限制,中央循环管蒸发器的循环速度较低,一般在0.4m/s-0.5m/s以下;而且由于溶液不断循环,使管束内的溶液组成始终接近完成液的组成,因而溶液的粘度大、沸点高、有效温度差减小、容易产生结垢。此外,设备的清洗和检修也不够方便。因此,现有的中央循环管蒸发器适用于蒸发结构不严重,有少量结晶析出和腐蚀性较小的溶液,适用范围较小。
而且,现有的中央循环管蒸发器中,中央循环管与上花板齐平。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操作液面过高,导致部分过热的蒸发液还没有到达液面完全闪蒸,即随中央循环管中的下降液流一道,参与了下一次循环。这就使加热管进口处液面升高,因而减小了传热有效温差。而导致“短路现象”。“短路现象”的出现,使得温差损失严重,甚至会消耗掉比例很可观的传热推动力。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止和去除积垢,避免短路现象,从而提高生产能力和蒸发强度的超声蒸发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超声蒸发装置,包括由下管箱、管壳、上管箱组成的外壳,在管壳内焊接上管板、下管板,上管板与下管板之间穿装并固定连接一组换热管,在该一组换热管的中部位置固装中央循环管,管壳上设置加热介质进口及加热介质出口,在管壳上设置位于中央循环管上部的进液口,上管箱的顶部制有排气口,下管箱的底部制有出料口,其特征在于:在下管箱内固装一支架,在该支架上固定安装有超声换能器。
而且,所述的中央循环管顶端比换热管的顶端高2-20cm。
而且,所述的超声换能器由一组复合棒压电换能器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的超声蒸发装置,其超声换能器产生的超声波与自然循环的蒸发液不断的接触,从而使蒸发液在超声波的作用下,在加热管中产生超声空化,在蒸发室内液体表面产生超声雾化。大大提高了蒸发面积,湍流系数,压力降和蒸汽挥发速率。可使蒸发液在较低温度下,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完成蒸发。同时降低了蒸发液的表面张力,降低了成核势垒,促进溶液内部的能量交换,增加汽化成核几率,提高换热效率。
2.本实用新型的超声蒸发装置,其超声波对于加热室内结垢的防止和去除具有明显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增加传热系数,使液体蒸发过程得以强化。可在单效蒸发系统得到较高的浓缩比,为热敏性稀溶液物料的浓缩提供了一条较为合适的途径。
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科学合理,能够有效防止和去除积垢,避免短路现象,从而提高生产能力和蒸发强度,是一种具有较高创新性的超声蒸发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下管箱、2-支架、3-超声换能器、4-加热介质出口、5-下管板、6-管壳、7-加热介质进口、8-中央循环管、9-蒸发室、10-除沫器、11-排气口、12-上管箱、13-进液口、14-上管板、15-换热管、16-出料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施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一种超声蒸发装置,包括由下管箱1、管壳6、上管箱12焊接组成的立式柱状外壳。在管壳内的上部及下部焊接上管板14及下管板5,上管板与下管板之间穿装并固定连接一组换热管15,在换热管的中部固装中央循环管8。换热管与上管板、下管板采用焊接或胀接密封配合,换热管相互平行且沿蒸发器的高度方向布置,每根换热管的上下端口分别与蒸发室9、下管箱的内部贯通。换热管束外与上管板、下管板、管壳之间形成加热介质行走的壳程空间,管壳上设置与壳程空间相通的加热介质进口7及加热介质出口4。在管壳上设置位于中央循环管上部的进液口13,上管箱的顶部制有排气口11,下管箱的底部制有出料口16。上管箱内设置有除沫器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科技大学,未经天津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515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树脂柱的废液排放装置
- 下一篇:玩具车调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