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抽油泵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7994.5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2979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岳 |
主分类号: | F16N31/00 | 分类号: | F16N31/00;F16H57/04;F01M11/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王金双 |
地址: | 10007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抽油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油抽取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汽车用抽油泵。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以及变速箱的保养中,通常需要更换机油。传统的方法是:
1、把放油孔的螺栓拆下,将机油放出,再加入新的机油;
2、采用手动抽油泵,连接到泄油阀上,将发动机内部的润滑油抽干。
上述更换机油的方法,工作效率比较低,并且不能将机油完全抽空,会存在机油残留,不利于发动机以及变速箱的保养。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抽油泵,既能快速将机油抽干、保证机油的回收,同时减小对环境的污染。
为了完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泵,包括,气动马达、联轴器、泵头、铝盖,以及壳体,其中,所述泵头安装在所述铝盖的一侧,所述马达安装在所述铝盖的另一侧;所述气动马达通过所述联轴器与所述泵头相连;所述气动马达、泵头分别通过所述铝盖安装到所述壳体上。
其中,在所述壳体上设置有消音孔,消音器通过螺母安装在所述消音孔中。
其中,所述泵头上设置有进油口和出油口,所述进油口通过进油接头与进油管的一端连接,所述进油管的另一端连接有泄油阀钥匙;所述出油口通过出油接头与出油管相连接。
其中,所述出油管还连接有出油铜管,在所述出油铜管上还套装有出油座。
其中,在所述壳体上分别安装有拉手、底座,以及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连接有链钩。
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泵,既能将机油快速抽干,还能降低工作时的噪音污染,同时体积小、便于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而了解。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并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泵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泵分解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泵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泵分解示意图,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泵,包括,气动马达1、联轴器2、泵头3、阀门组件4、出油接头5、拉手6、壳体7、出油座8、出油铜管9、连接板10、进油管11、泄油阀钥匙12、连接管13、底座14、链钩15、出油管16、消音器17、铝盖18、管皮19、快接头20、连接组件21、胶圈22,其中,
泵头3通过螺丝安装在铝盖18的一侧,气动马达1安装在铝盖18的另一侧,气动马达1通过联轴器2与泵头3相连;
气动马达1、泵头3分别通过铝盖18安装到壳体7上;链钩15通过连接板10安装在壳体7上;拉手6安装在壳体7上部表面;底座14安装在壳体7下部表面;
消音器17通过螺母安装在壳体7的消音孔中;
阀门组件4的一端与气动马达1相连,其另一端通过快接头20与高压气泵连接;
出油接头5的一端与泵头3的出油口连接,其另一端与出油管16相连接;出油铜管9穿过出油座8连接到出油管16上;
进油管11,其一端通过进油接头连接到泵头3的进油口,其另一端通过连接组件21与连接管13的一端想连接,连接管13的另一端通过管皮19与接头压紧并与泄油阀钥匙12相连接,
胶圈22位于泄油阀钥匙12的端面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抽油泵,当需要更换机油时,先将快接头20连接到高压气泵,并将进油连接管通过泄油阀钥匙12连接到汽车的泄油阀上,开启阀门组件4的阀门,气动马达1转动,将发动机和变速箱中的机油快速抽出,由于安装了消音装置,减少了对环境的噪声污染。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岳,未经李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79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纯度气体用不锈钢焊接气瓶
- 下一篇:一种用于固定平板电脑的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