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伏红外感应智能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7847.8 | 申请日: | 2013-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403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李杨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H05B37/02 | 分类号: | H05B3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红外 感应 智能 控制器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太阳能光伏发电路灯智能控制装置,尤其涉及光伏红外感应智能控制器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光伏发电技术发展,其中光伏控制器是光伏发电系统中配合蓄电池特性,对其实施充电和放电的控制,但由于光伏发电系统所供给的电力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因此,光伏控制器对蓄电池充放电进行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使用的大都是简单设计的控制器,对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和充电效率有着不利的影响。在光伏放电系统电路的设计中,目前大多数光伏放电控制器是通过检测蓄电池的放电电压,当达截止放电电压之前停止放电,但存在放电效率问题,蓄电池因过放而寿命降低。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光伏红外感应智能控制器,该控制器不仅能控制光电池的充放电,而且能自动感应行人通过,实现自动关断,并能提高放点效率,延长蓄电池使用寿命。
一种光伏红外感应智能控制器,包括稳压保护单元、短路保护单元、输出保护单元、电压电流采集单元、光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热释红外探测单元、PWM控制单元、MCU控制单元和蓄电池,MCU控制单元分别与稳压保护单元、短路保护单元、电压电流采集单元、光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探测单元、PWM控制单元、蓄电池连接,PWM控制单元与稳压电路连接,短路保护电路与蓄电池连接。
所述稳压保护单元由电阻、二极管和稳压管并联组成,稳压保护单元和MCU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短路保护单元与蓄电池相连,短路保护单元由保险丝组成。
所述光敏传感器通过软开关和MCU控制单元连接实现充放电及供电单元的切换。
所述热释电红外探测单元包括红外传感器、干涉滤光片和场效应管匹配器,热释电红外探测单元与MCU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红外传感器采用PIR人体红外感应器。
所述电压电流采集单元包括电压传感器和电流传感器。
该系统采用串联式PWM充电主电路进行蓄电池充电。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光伏红外感应智能控制器无需电费,无任何维护成本,长期受益。控制器按蓄电池剩余容量控制负载的使用,在夜间工作时采用红外感应控制,从而确保每晚在感应到人之后正常照明,提高的铅酸蓄电池使用效率,有效利用铅酸蓄电池,延长寿命,使整个系统处于配置的更合理更环保。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电路原理图。
图2为热释电红外探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光伏红外感应智能控制器,包括稳压保护单元、短路保护单元、输出保护单元、电压电流采集单元、光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探测单元、PWM控制单元、MCU控制单元和蓄电池。MCU控制单元分别与稳压单元、短路保护单元、电压电流采集单元、光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红外探测单元、PWM控制单元、电池连接,输出保护单元连接负载,PWM控制单元与稳压电路连接,短路保护电路与蓄电池连接。
稳压保护单元由电阻、二极管和稳压管组成,短路保护单元由保险丝组成,稳压保护单元、短路保护单元和MCU控制单元连接,达到具有短路、过载、充满保护功能,过放自动关断、恢复等目的;稳压保护单元一端和MCU控制单元连接,一端和太阳能电池板连接。
光敏传感器、软开关和MCU控制单元连接实现充放电及供电单元的切换。,供电切换通过MCU控制单元控制切换开关实现市电供电与蓄电池供电的切换;充放电单元通过MCU控制单元控制蓄电池充放电,白天MCU控制单元的控制下,由光敏传感器给出信号,使太阳能电池处于充电状态,晚上使太阳能电池处于放电状态,达到控制蓄电池充放电的目的。
PWM控制单元在充电过程中,根据蓄电池所处的工作状态,采取提升充、直充和占空比不同的高分辨率PWM相结合的方式对蓄电池进行充电,通过MCU控制单元对蓄电池的端电压、放电电流、环境温度等涉及蓄电池容量的参数进行采样,采集了当地的大量实验数据,进行程序的测试,光伏控制器根据采样的参数,通过专用的控制模型计算,采用了具有串联式PWM充电主电路进行蓄电池充电,实现负荷蓄电池特性的充电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784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镇纸
- 下一篇:一种人体红外感应信息终端传播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