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水止漏煤气阀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7562.4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751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01 |
发明(设计)人: | 孔令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T1/20 | 分类号: | F16T1/20 |
代理公司: | 鞍山嘉讯科技专利事务所 21224 | 代理人: | 张群 |
地址: | 114000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水 煤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煤气泄漏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排水止漏煤气阀。
背景技术
目前,钢铁企业在炼钢、炼铁、炼焦生产过程中,付产的转炉煤气、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的除尘处理大部分采用湿法除尘工艺。采用湿法洗涤后的饱和煤气中含有水蒸气,在输送过程中水蒸气会形成冷凝水,通过设在煤气管道中水封槽排出这些冷凝水。水封槽设计原理是通过槽内的隔板产生的水封高度大于煤气压力,进而达到连续排水又能密封煤气泄漏的安全装置。经过多年运行后,水封槽的隔板易受腐蚀或击穿,煤气容易通过击穿后的小孔跑漏煤气造成安全事故。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排除煤气中的水,又能封闭煤气泄漏的安全、可靠的排水止漏煤气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排水止漏煤气阀,包括筒体、一端伸入筒体内的射流管、浮球、溢流孔挡板、阀杆、溢流筒,筒体内设有浮球,阀杆一端与浮球固定,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溢流孔档板固定在筒体中部,密封圈固定在阀杆上,密封圈与溢流孔档板的溢流孔为密封配合,筒体与溢流筒通过设置在筒体下部的连通管相连接,所述的伸入筒体内的射流管管壁上设有射流孔。
所述的阀杆通过固定在筒体内的定位销限位。
所述的溢流孔、密封圈、浮球、阀杆同轴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实现了煤气管道安全、可靠运行,能够排除有毒气体中的冷凝水;密封圈开启与关闭动作灵敏可靠,有效地提高管网运行的安全性,极大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筒体 2-射流管 3-浮球 4-配重 5-阀杆 6-密封圈 7-溢流孔挡板 8-定位销 9-溢流筒 10-连通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地描述,但是应该指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不限于以下的实施方式。
见图1,一种排水止漏煤气阀,包括筒体1、一端伸入筒体1内的射流管2、浮球3、溢流孔挡板7、阀杆5、溢流筒9,筒体1内设有浮球3,阀杆5一端与浮球3固定,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配重4,溢流孔档板7固定在筒体1中部,密封圈6固定在阀杆5上,密封圈6与溢流孔档板7的溢流孔为密封配合,筒体1与溢流筒9通过设置在筒体1下部的连通管10相连接,所述的伸入筒体1内的射流管2管壁上设有射流孔。
所述的阀杆5通过固定在筒体1内的定位销8限位。
所述的溢流孔、密封圈6、浮球3、阀杆5同轴设置。
所述的浮球3、阀杆5、密封圈6与溢流孔挡板7之间为动配合。密封圈6与溢流孔挡板7之间为密封配合。阀杆5末端设配重4。
使用时,将排水止漏煤气阀安装在水封槽的出口处,将射流管2与水封槽的出口管相连接。当煤气或有毒气体中的冷凝水通过射流管2喷入筒体1内时,筒体1中的浮球3在浮力的作用下向上提升并托起阀杆5和密封圈6,此时,溢流孔被开启,冷凝水通过溢流孔排出;当煤气或有毒气体管道中没有冷凝水时,浮球3、阀杆5及密封圈6在重力作用下,沿着定位销8向下,使得阀杆5上的密封圈6与溢流孔挡板7紧密配合密封,以达到封闭煤气或有毒气体泄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基于浮力定律原理,利用水气的不同比重和浮球3的运动特性设计制作,结构简单、无需外来动力驱动阀门开、关的安全、可靠、快速一种排水止漏煤气阀。随着排水量的增大浮球3受的浮力就愈大,带动阀杆5向上后,溢流孔的排水量亦大;反之,随着排水量的减少浮球3受的浮力就愈小,带动阀杆5向下后,溢流孔被密封速度加快,可能泄露的有害气体被有效密封。应用于钢铁、石油化工、城市煤气等行业的排水阻断泄漏有毒气体。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煤气管道安全、可靠运行,能够排除有毒气体中的冷凝水;密封圈开启与关闭动作灵敏可靠,有效地提高管网运行的安全性,极大地保护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鞍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756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