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散热风机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5239.3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94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1-15 |
发明(设计)人: | 胡炎峰;周伯年;王光裕;张银华;黄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姚风机总厂 |
主分类号: | F04D29/58 | 分类号: | F04D29/58 |
代理公司: | 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9 | 代理人: | 吴兆平 |
地址: | 31546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机。
背景技术
风机是依靠输入的机械能,提高气体压力并排送气体的机械,它是一种从动的流体机械。在生产中,尤其是需要排风、鼓风的场所,风机更是得到广泛的应用。风机的叶轮是依靠轴承等传动件带动的,轴承由于高速转动摩擦和震动,容易产热升温,而一旦轴承温度过高,会产生许多负面效果,例如装配游隙减小,加大接触摩擦,进一步使产热增加,且普通轴承退火温度通常在95度左右,当温度过高,会造成韧性下降,导致轴承容易破损。现有的风机在轴承降温的处理上,大多采用加润滑油脂的方式,使轴承滑动摩擦减小,减少产热从而控制其温度。然而,润滑油脂在受热后,也是容易蒸发的,因此风机在工作中仍然易出现温度高的情况,而且需要频繁加润滑油脂,成本较高,也十分费工。
参见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风机”,其公告号为CN102192169A,该风机包括一动力扇、一承载座及一从动件。从动件受动力扇的风力而转动,包括一毂部、多个叶片、一环形导流结构及一负载元件。毂部设在承载座上。叶片围设在毂部。环形导流结构围设在叶片末端。负载元件与环形导流结构连接。该种风机仍采用现有的传动模式,对轴承的温度控制方法亦只能采用在轴承部加润滑油脂的方法,无法解决轴承温度容易过高及润滑油脂损耗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风机其轴承部位容易温度过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有效防止轴承温度过高的利散热风机。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风机润滑油脂蒸发损耗量大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有减少润滑油脂损耗量的利散热风机。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利散热风机,包括机壳、叶轮、电动机,所述的机壳上设有出风接口和进风接口,所述的叶轮通过传动轴、轴承、联轴器与电动机的转轴相连,所述的轴承设置在一轴承箱内,所述的轴承将轴承箱两端开口封闭从而在轴承箱内形成密封腔,所述的密封腔内填设有润滑油脂。叶轮通过电动机提供的机械动力来转动,传动部件中的轴承架设在轴承箱之内,因此轴承振动会小得多,如此轴承上不必要的摩擦也会大大减少,从而可减少产热,防止轴承温度过高。再者,润滑油脂处在与外界隔绝的密封腔内,即使受热蒸发,也不会进入空气中,仍处在轴承箱内,极大的减少了损耗,而受热蒸发的润滑油脂快速充满密封腔并将热量传递给轴承箱内表面,轴承箱高度升高,加快在空气中的散热。
作为优选,所述的传动轴上设有与传动轴同轴的冷却风扇,所述的冷却风扇处在轴承箱与叶轮之间,所述的冷却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轴承箱。当风机工作时,与电动机的转轴相连的传动轴是一直转动的,在传动轴上设置的冷却风扇也随之一起运转,而冷却风扇的出风方向朝向轴承箱,也就相当于一直在极近处给轴承箱吹风降温,通过提高轴承箱周围的空气流动速度,使轴承箱表面的热量迅速散发到空气中,轴承箱表面温度降低,如此一来,轴承上产生的热量又会通过润滑油脂等介质更快速地传递至轴承箱表面,形成良性散热循环,有效控制轴承温度。
作为优选,所述的轴承箱上设有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所述的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一端处于轴承箱内且与润滑油脂接触。所述的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数目为两个,两个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伸入轴承箱的部分分别处在轴承箱开口两端的轴承旁。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轴承箱内,尤其是轴承附近的温度,轴承数目可以是多个,但处在轴承箱两端的两个是最为关键的,它们还同时作为封闭腔的封闭边界,因此对其进行温度测控十分必要,若通过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监测到温度过高,则可立即停止风机运行并经行检修,避免风机进一步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的进风接口上设有开口向上的进风管,所述的进风管顶部设有进口网罩,所述的出风接口设在机壳侧边,所述的出风接口的出风方向水平,所述的进风管内设有进风调节门。进口网罩能够有效过滤进入风机的杂质,避免风机的叶轮吸附上过多杂质而导致风机的动平衡被破坏,防止轴承振动逐渐加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姚风机总厂,未经余姚风机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523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