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复合管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4512.0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093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1-27 |
发明(设计)人: | 杨波;张克燮;陈刚;李树一;周光辉;叶锦锋;田青怀;廖绫;史照德;黄凯;陈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11/10 | 分类号: | F16L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003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管材,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管。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不断进步,各种类型的水泥运输管层出不穷,但是大体分为两类,一类是以棉线为中间骨架的橡胶编织管,主要用于输送氧气、乙炔气体等,其强度一般,但是不适合输送液体类物质,如水泥混凝土;另一类则是钢丝橡胶编织管,这类橡胶管中间骨架为经过编织的金属网,强度大,承压能力强,但是制备工艺复杂,金属网与橡胶层之间容易脱胶,使用寿命较短,不容易弯折,一般用于高压液体的输送。目前,常压及低压状态下,水泥混凝土的输送一般采用聚丙烯管塑料管,这种管件因其在卫生、耐温、耐压、韧性等方面有着综合性的优点,在我国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是聚丙烯管塑料管存在抗拉、抗压强度不够、易碎、静电吸尘等缺点,使用过程中管身容易破裂、容易产生静电吸附污物。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强度适中的、耐油防静电的复合管。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复合管,其特征在于:包括丁腈橡胶内层、金属复合层和丁腈橡胶外层,金属复合层位于丁腈橡胶内层与丁腈橡胶外层之间,金属复合层为螺旋缠绕在丁腈橡胶内层上的金属丝,该金属丝为直径1mm的钢丝。本实用新型的内层和外层均采用丁腈橡胶材质,可以起到很好的耐油性和抗硬化性,在输送水泥混凝土的环境下,使用寿命长。
所述金属复合层与丁腈橡胶内层和丁腈橡胶外层之间均设有氯丁胶粘合层,该氯丁胶粘合层的厚度为0.6mm。氯丁胶粘合层的厚度小于钢丝直径,在复合管弯折过程中不会产生很强的应力点,氯丁胶粘合层与金属丝粘合效果好,不容易脱胶。
所述丁腈橡胶内层的厚度小于丁腈橡胶外层的厚度。丁腈橡胶外层容易磨损,丁腈橡胶内层损耗比较小,这样的设置可以平衡内、外层的损耗时间,在保障产品使用寿命的情况下,降低制造成本。
当然,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金属丝也可以是直径为1.5mm的铜丝或直径为1mm的铝合金金属丝。
本实用新型采用金属丝缠绕在内层外壁作为金属复合层,金属丝呈螺旋状紧密排列在内层与外层之间,而且金属丝与内层和外层之间均设有氯丁胶粘合层,这样金属丝可以与内层和外层密实地结合在一起,使得复合管整体强度变大,而且能够消除复合管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静电。本实用新型通过金属丝简单的缠绕,便能在复合管内层与外层之间形成均匀密实的金属复合层,不仅结构简单,而且方便制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强度适中的、耐油防静电的有益效果,非常适合用于输送常压及低压状态下的水泥混凝土。
附图说明
图1为复合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复合管轴向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复合管,包括丁腈橡胶内层1、金属复合层2和丁腈橡胶外层4,金属复合层2位于丁腈橡胶内层1与丁腈橡胶外层3之间,金属复合层2为螺旋缠绕在丁腈橡胶内层1上的直径为1mm的钢丝。金属丝呈螺旋状紧密排列在丁腈橡胶内层1与丁腈橡胶外层3之间。金属复合层2与丁腈橡胶内层1和丁腈橡胶外层3之间均设有厚度为0.6mm的氯丁胶粘合层4。氯丁胶粘合层4使金属复合层2与丁腈橡胶内层1和丁腈橡胶外层3粘结的更牢固,复合管整体强度适中。所述丁腈橡胶内层1的厚度为5mm,所述丁腈橡胶外层3的厚度为8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东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45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