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循环风冷却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3413.0 | 申请日: | 2013-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41995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2-05 |
发明(设计)人: | 宋国平;孙香弟;王吉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凌电炉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D1/767 | 分类号: | C21D1/767;C21D1/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2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循环 风冷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循环风冷却装置,属于等温正火热处理装置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等温正火炉的冷却室一般包括两个开口,分别为靠近加热炉的进料口和靠近等温炉的出料口,待冷却工件从加热炉输送到冷却室进行冷却后,再输送到等温炉。具体地,冷却室的顶部设置有风机,该风机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出风口与冷却室相通,风机通过进风口将工作环境中的冷风收集,并通过出风口输送到冷却室内,对冷却室内的工件进行直吹冷却。
但是这种等温正火炉的冷却室由于进料口和出料口未设有挡帘,当冷却室内充满大量的冷风时,冷风很容易从冷却室的进料口和出料口溢出,从而进入加热炉,使加热炉炉口的工件温度下降,造成工件掉温,不符合等温正火工艺。如果将这些具有掉温的工件使用同样的热处理工艺进行后续处理的话,势必造成工件的物理性能不一致。进一步地,如果工件温度过低的话,甚至造成产品的次品或废品。另外现有的冷却室由于风机吸取外部自然风进入内部,而各地区因早晚和季节不同室外温度的变化,从而对设定的工艺产生影响,使风温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不吸取外部冷风对工件进行风冷且保证风温稳定的内循环风冷却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内循环风冷装置,包括设置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且具有保温作用的冷却室,所述冷却室上方设置有内循环变频风机,底部设置有网带传动系统,所述内循环变频风机下方设置有一进风口和两根出风管,进风口上端口与出风管连通,下端口与冷却室顶部连通,所述两根出风管分别位于冷却室的左右两侧,右侧的出风管根部设置有热电阻,所述冷却室内部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经过其周围的风冷却的散热装置、若干并列设置的加热器、上喷风腔体和下喷风腔体,所述上喷风腔体与设置在冷却室右侧的出风管连通,下喷风腔体与设置在冷却室左侧的出风管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室接近进料口和出料口的部位各设置有一观察窗。
进一步的:所述观察窗由石英玻璃和用于安装石英玻璃的框架构成,所述框架一侧设置有与冷却室活动连接的转动铰链,对应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固定框架的快速锁紧手柄。
进一步的: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端口分别设置有进料挡帘和出料挡帘。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为水冷管。
进一步的:所述水冷管上设置有位于冷却室外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为散热片。
进一步的:所述散热装置为风冷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之处在于:这种内循环风冷却装置采用内循环风机的结构,可避免冷风灌入前后的加热炉和等温炉内,极大的降低对炉温的稳定性照成的影响;另外由于不吸取外部自然风进入内部,从而减少了各地区因早晚和季节不同室外温度的变化对设定工艺的影响,使风温更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内循环风冷却装置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内循环风冷却装置侧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观察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请参见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内循环风冷却装置包括冷却室13。所述冷却室13具有保温作用,冷却室13上设置有进料口6和出料口7。冷却室13上方设置有内循环变频风机1,底部设置有用于传送工件的网带传动系统8。所述内循环变频风机1下方设置有一进风口9和两根出风管11,进风口9上端口与出风管11连通,下端口与冷却室13顶部连通。所述两根出风管11分别位于冷却室13的左右两侧,右侧的出风管11根部设置有热电阻10;所述冷却室13内部由上而下依次设置有散热装置12、若干并列设置的加热器4、上喷风腔体14和下喷风腔体15。该散热装置12将其周围的风冷却降温。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散热装置12为水冷管。所述水冷管12上设置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所述进水口2和出水口3均位于冷却室13的外侧,且所述上喷风腔体14与设置在冷却室13右侧的出风管11连通,下喷风腔体15与设置在冷却室13左侧的出风管11连通,保证风的循环。
诚然,该散热装置12还可以为散热片或者风冷管等其他散热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凌电炉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新凌电炉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34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功率半导体器件热阻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齿轮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