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太阳能集热管上下输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2671.7 | 申请日: | 2013-06-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94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25 |
发明(设计)人: | 黄姚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北大华丰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37/00 | 分类号: | B65G37/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 33233 | 代理人: | 王梨华 |
地址: | 31430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太阳能 热管 上下 输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利用领域,具体涉及太阳能集热管上下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在太阳能的热利用中,关键是将太阳的辐射能转换为热能,由于太阳能比较分散,必须设法把它集中起来,所以,集热器是各种利用太阳能装置的关键部分。由于用途的不同,集热器及其匹配的系统类型分为许多种,名称也不同,如用于炊事的太阳灶、用于产生热水的太阳能热水器、用于干燥物品的太阳能干燥器、用于熔炼金属的太阳能熔炉,以及太阳房、太阳能热电站、太阳能海水淡化器等等。集热器一般可分为平板集热器、聚光集热器和平面反射镜等几种类型。平板集热器一般用于太阳能热水器等。聚光集热器可使阳光聚焦获得高温,焦点可以是点状或线状,用于太阳能电站、房屋的采暖和空调、太阳炉等。平面反射镜用于太阳能塔式发电,有跟踪设备,一般和抛物面镜联合使用。太阳能集热器虽然不是直接面向消费者的终端产品,但是太阳能集热器是组成各种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关键部件,无论是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主动式太阳房、太阳能温室还是太阳能干燥、太阳能工业加热、太阳能热发电等都离不开太阳能集热器,都是以太阳能集热器作为系统的动力或者核心部件的。太阳能集热管即为真空管集热器,就是将吸热体与透明盖层之间的空间抽成真空的太阳能集热器。真空管按吸热体材料种类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玻璃吸热体真空管,一类是金属吸热体真空管。在真空管制造过程中涉及焊缝、切割、退火、清洗、烘干等步骤,在这一系列步骤完成后需要将集热管从生产车间向上运送至货仓,在运送的过程中需要保证集热管的完整,同时要兼顾运送的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太阳能集热管上下输送装置,结构简单、制造简便,设计合理,结构稳定,能够保证集热管在输送过程中的完整性,保证成品的合格率,同时能够兼顾运输的工作效率。
为解决上述现有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方案:太阳能集热管上下输送装置,包括水平输送装置、连接在水平输送装置上的上升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水平输送装置包括底座、对称设在底座上的第一输送台、环设在第一输送台上的第一链条、设在第一链条上的限位块,将集热管放置于限位块之间,通过第一链条的带动前进,从而使集热管的输送更加稳定,保证了集热管在输送过程中的完整性。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块采用等腰梯形结构,给集热管与限位块的碰撞过程提供了一个缓冲的斜面,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集热管的完整性。
作为优选,所述上升装置包括支撑架、设在支撑架上与第一输送台转接的第二输送台、环设在第二输送台上的第二链条、设在第二链条上的若干限位柱,从水平输送装置上传输过来的集热管进入上升装置,并由限位柱限位,在第二链条的带动下上移。
作为优选,所述若干限位柱依次交叉设置在第二链条的左右两侧,从而使上升装置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集热管在输送过程中的完整性。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输送台采用45度角斜向上设置。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太阳能集热管上下输送装置,结构简单、制造简便,设计合理,结构稳定,能够保证集热管在输送过程中的完整性,保证了成品的合格率,同时能够兼顾运输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水平输送装置1、底座11、第一输送台12、第一链条13、限位块14、上升装置2、支撑架21、第二输送台22、第二链条23、限位柱24。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太阳能集热管上下输送装置,包括水平输送装置1、连接在水平输送装置1上的上升装置2,所述水平输送装置1包括底座11、对称设在底座11上的第一输送台12、环设在第一输送台12上的第一链条13、设在第一链条13上的限位块14,所述限位块14采用等腰梯形结构,所述上升装置2包括支撑架21、设在支撑架21上与第一输送台12转接的第二输送台22、环设在第二输送台22上的第二链条23、设在第二链条23上的若干限位柱24,所述若干限位柱24依次交叉设置在第二链条23的左右两侧,所述第二输送台22采用45度角斜向上设置。
实际工作时,将集热管放置于限位块14之间,通过第一链条13的带动前进,集热管从水平输送装置1传输到上升装置2,并由限位柱24限位,在第二链条23的带动下上移,若干限位柱24依次交叉设置在第二链条23的左右两侧的设计使上升装置2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进一步保证了集热管在输送过程中的完整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北大华丰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北大华丰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26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