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耐电流冲击的超小型高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320342187.4 | 申请日: | 2013-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3514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12-18 |
发明(设计)人: | 唐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唐军 |
主分类号: | H01G4/005 | 分类号: | H01G4/005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刘英兰 |
地址: | 52842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流 冲击 超小型 高压 金属化 薄膜 电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容器,特别涉及一种耐电流冲击的超小型高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世界范围能源紧张的加剧,人们在照明类的电子镇流器及节能灯应用方面加大了推广力度;因此,除了对于制造开关电源及节能灯关键元件高压谐振电容器的性能、指标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还需要价格上具有竞争力,既不但物美还要价廉。
以往是采用成本价格较高的双面金属化或波浪形边缘金属化薄膜制造的高压电容器,才能满足小型节能灯具的安装与使用要求;现有的普通电容器电极的极板一般采用单层的纯铝或锌铝镀层,这样易氧化或增大体积,难以达到电容器高性能的要求。
因此,不断开发新型产品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将是该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新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工艺简便、性能可靠、节能高效、物美价廉、应用广泛、引线间距为P=5mm的耐电流冲击的超小型高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电流冲击的超小型高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该电容器由壳体、电容器芯子及引线构成;所述电容器芯子是内串式的介质与电极组成;其特征在于电容器芯子所采用的金属化薄膜所形成外露电极是多层合金构成。
所述外露电极采用多层合金叠加,底层极板为铝镀层,其上层极板为多层锌铝镀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制造简便,具有耐电压高、电容量稳定、体积小、重量轻、同类产品制造成本最低、耗费资源少等多项优点;特别是耐大电流的冲击性能大大提高,可广泛应用于照明类的开关电源及节能灯具等产品中。该电容器应用了不能耐电流冲击的普通金属镀层内串构, 而将多层合金金属镀层取而代之;且便于电子节能灯具的安装与使用,真正实现了物美价廉的目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构芯子电容器解剖示意图;
图中:1底层极板,2介质,3上层极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详述如下:
参见图1,一种耐电流冲击的超小型高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其引线间距为P=5mm,该电容器由壳体、电容器芯子及引线构成;所述电容器芯子是内串式的介质2与电极组成;该电容器芯子所采用的金属化薄膜所形成外露电极是多层合金构成。
所述外露电极采用多层合金叠加,底层极板1为普通极板,即铝镀层,其上层极板2为合金极板,即多层锌铝镀层;例如可设有2-4层,或更多。
通过对本实用新型及现有同类型电容器如CBB81C-1000V-2700pf的耐电流冲击试验结论如下:
试验方法:
A、现有普通并联金属化薄膜高压电容器:
1、短路充放电
对电容器两端施加1700VDC直流电压1秒,然后短路放电0.5秒。观查电容器的损耗角正切值的增量及电容量变化。
短路充放电次数500次后就严重损坏,已不能使用。
B、本实用新型即节能灯专用的耐电流冲击的超小型高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
1、短路充放电
短路充放电次数1000次后,电性能放仍良好。
最后测量:△tgδ≤0.0003;△C/C≤5% (测试频率1KHz )。
2、击穿电压:
UJC ≥5000VDC 。
试验结论: 本实用新型电容器无论是短路充放电(耐电流冲击)还是耐电压,都远远优于普通电容器。因此能够可靠地应用在电子镇流器、节能灯等高频谐振电路中;本实用新型电容器性能安全可靠,完全满足安规要求。
上述参照实施例对该耐电流冲击的超小型高压金属化薄膜电容器进行的详细描述,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可根据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薄膜介质制成各种尺寸、规格,设定不同参数等的电容器;因此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下的变化和修改,应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唐军,未经唐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3203421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